關閉
追蹤文化+

愛屋惜屋 讓歷史傳下去

用愛心照顧有歷史質感的房子,與之開展生命的新頁,這是一種可貴的文化延續。
2021/9/5
文、攝影:周世惠

旅美生涯初期,有前輩曾建議我不妨從房市的角度,對異國生活多點了解和文化觀察。

數不清有多少個週末下午,我從客廳落地窗望向後院的綠草如茵,看見游泳池波光潾潾,伴著午後陽光的輕聲人語,多麼悠閒、多麼夢幻......

可是我看完就得走了,因為-那不是我的房子。

門前掛著「吉屋出售」的展示屋(Open House),我只是參觀的客人。Open House迷,美國人編派了一個不成文的單字,叫做lookie-loo。

COVID-19居家防疫期間,展示屋的參觀一度停頓;疫情後多改為「非誠勿擾」的預約制。在報導工作中,我見證矽谷房價飆漲、買家加價競標,另有許多人花200、300萬美元買房,只為了打掉重蓋。

「好像撿到寶!有古董可看啊!」當朋友和她的美國先生提出邀請時,我迫不及待地驅車前往。

「寶」位在矽谷山上的好(豪)宅,客廳落地窗望出去可見舊金山灣區的山與海,建物平行敞開,院子一角的泳池波光潾潾、花草如茵。

「古董」裝在看似天文望遠鏡的保護捲筒,來自1966年的房屋設計藍圖(Blue Print)引人發思古之幽情,屋裡一些有典故的「稀物」,親身見聞才知道。

半世紀前的建築藍圖由屋主一任傳一任。(攝影:周世惠)

緣份使然,朋友覓得有窗景的夢想之屋,他們一家四口即將成為第三任屋主。

「我們替你們感到開心,知道你們會和我們一樣,用相同的愛與尊重來對待這個家。」即將遷居西雅圖的第二任房屋女主人,寄了一封長長的電子郵件給朋友,訴說從原始屋主接手這棟愛屋的故事。

「第一任屋主留給我們的,我們也留給你。」過往兩任屋主珍惜和保養的軌跡,在新舊交融的建築內,承載了居住者的情感,化成實體,在空間中把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愛流傳下來。

難得的還有,過去10年的國慶日,第二任屋主總邀請第一任房屋女主人(想像一下,她今年93歲)回這棟山上的房子同歡、遙望當地20多個此起彼落的煙火景色。

朋友購屋的親身經歷,讓我對房子的價值觀有了不同想法,對於怎麼當空間的主人也有了全新典範。

各異其趣的建築風格為城市帶來獨特魅力。(攝影:周世惠)

用愛心照顧有歷史質感的房子,與之開展生命的新頁,這是一種可貴的文化延續。百年屋的前身都是從一年新起步,使用半世紀的建物如何走向一個世紀,需要領導者、規劃者、建築專家到大小市民的共識。

以矽谷帕羅奧圖(Palo Alto)的「老帕羅奧圖」區來說,建築風格多樣,充滿著原始屋主於百年前建造的奇思妙想。走一趟大學道(University Ave.)北端,有如逛一座真實的建築博物館;全方位的建築風格為社區帶來獨特魅力。

舊城區住戶必須承諾、保有建築完整性,住宅內部可以盡量整修,外觀不得改變,一切得經由市政府審圖過關才能開工。

「管太多嗎?」即使富豪如臉書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買下4棟相鄰的房子,想打掉重建為一棟大豪宅,當地政府無法破例同意。前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生前的房子維持著他購屋時的外貌,對當地市史,賈伯斯不只是全球名人,也是丈夫和父親。

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生前住家,前院種滿蘋果樹。(攝影:周世惠)

建物的故事和個性讓一個地方變得特別,一旦落實打造保存歷史的根,我們可以從眼前的建物看到過去,孩子及孩子的孩子們,也將有機會從歷史的家園想起我們,甚至照見前人的身影。民宅與公共建築皆然。

說穿了,在一切還諸天地之前,我們不過就是地球資產暫時的託管者。不管住哪裡,我期許自己住過的空間能變得比原來更美好。

主題照:用愛心維護與保養的房子歷久彌新。(攝影:周世惠)
172.30.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