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政治攝影這回事 林政億的「試試看」哲學

從不知政治人物誰是誰的「政治冷感」青年,到擔任蔡英文1次新北市長選舉、3次總統大選的隨行攝影,後來還為上百名政治人物拍攝平面定裝照,全來自攝影師林政億每一個「試試看」的念頭,他著迷人與故事,如政治,如舞台劇,上演的不都是為人處世的哲學?
2024/1/15
文:王寶兒/攝影:裴禛、王寶兒、徐肇昌、趙世勳

「政治」這件事在台灣特別奇妙,小時候可能會聽到大人耳提面命,政治「水很深」,不是隨便誰都可以碰;長大懵懵懂懂擁有投票權,卻還是搞不清楚那是如何支撐社會運作的過程;到了中年,又突然好像誰都該有能力,要對現況針砭一番,最好還附和著政論節目罵上幾句。

而縱使投票率在數據報表上或跌或升,民主政治所伴隨的「選舉」對台灣人也絕不陌生,候選人照片街頭林立、大陣仗車隊掃街而來,又或是開票之夜的狂喜與失落,都是我們在不久前共同體驗到的生活風景,從本島至離島,這些公民親身參與社會的過程,呈現台灣多元複雜地一面,展現出的蓬勃生命力卻也無可取代。

最近總統大選落幕,同時意味著距離總統蔡英文卸下8年任期那一刻越來越近,回顧她自2010年投入新北市市長選舉以來,包含接下來歷經的3次總統大選,接案攝影師林政億都無役不與。

他是跟拍蔡總統最久的攝影師,幾年下來,在他鏡頭下定格的政治人物超過百位,有綠有藍有黃,但回顧他接觸政治攝影的起點,其實完全是陰錯陽差,甚至曾與許多人一樣是「政治冷感」的青年,而不管是從政治人物拍到舞台劇劇照,對他而言,傳達這些主體的要點始終沒變,就是人與故事。

接觸政治攝影起點 拍些不一樣的照片

林政億的工作室格局很特別,沿著樓梯彎彎繞繞上去,往右看是條鑲嵌2道門的敞亮走廊,往左看大門緊閉。很自然往光亮處的2扇門走去,卻發現這層樓採光最好的地方竟然是洗手間與浴室,真正的攝影棚藏在左手邊裡的大門。

林政億說,這一帶以前叫做「豬屠口」,過去許多殺豬人家們居住此地,早年環境不好,許多老房生活空間與洗浴空間分開,不只他工作室所在那棟樓,許多老房都是那樣。

相比「豬屠口」一詞帶來的血腥感,貼滿舞台劇宣傳海報的工作室,顯得格外溫馨,牆上有孫翠鳳溫柔含笑、反串澎恰恰低頭默語,還有現代舞者們飽滿的肌肉線條,這些都出自林政億的鏡頭下。

林政億工作室牆壁上多張貼他拍攝的舞台劇宣傳海報。(攝影:王寶兒)

吸引目光的,還有深色木櫃上放著一手蔡總統紀念版啤酒,那是2016年推出的,印象中推出時還曾引起搶購風潮,而那時,也是「蔡總統」的就職起點。「一路拍到變成總統,感覺還是蠻奇妙的。」林政億笑說,畢竟早期他根本不會知道這些政治人物是誰,一切全是緣分。

回顧林政億接觸政治攝影,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那時他剛嘗試自行接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一位導演友人問他要不要去花蓮幫忙,協助當時投入立委補選的候選人蕭美琴拍攝廣告,他也因此與政黨結緣,同年接受蔡英文投入新北市長選舉的競選行程拍攝。

「那時隨行攝影好像不像現在這麼熱門,現在幾乎每個候選人都會有,他們想要拍到一些比較不一樣的照片,文宣都可以拿來用,就問我有沒有興趣。」林政億在沙發上隨意盤著腿,聳聳肩,「我想反正那時也沒什麼事情,不然就試試看囉。」

常見攝影師對鏡頭會不自在,林政億格外從容,對於媒體攝影記者也很有好奇心,在擔任選舉隨行攝影過程中,也會觀察媒體拍攝政治人物的流程。(攝影:裴禛)

有趣的是,他不知道競選辦公室曾經安排一場隱形的術科面試,「那時他們好像找一位退休資深新聞攝影前輩,跟我去同一場拍,比較一下視角,看看有沒有符合他們想要的,這件事情是很久之後他們才跟我說,嚇我一跳,想說就是去拍照嘛!」

選舉隨行攝影 去菜市場、上載豬車

2010年那場新北市長選舉,外界將其視為蔡英文第一場選舉,對林政億而言,也是第一次緊跟選舉擔任隨行攝影,選舉行程分很多種,出席公開場合、跑菜市場、車掃、廟宇拜拜等,足夠叫人弄得暈頭轉向,很難有所謂真正的「休假」,這樣的光景大概會長達半年左右。

「那時候選新北很瘋狂,她(蔡英文)要掃100個菜市場,我這輩子...我住新莊喔,我自己不知道新北市有這麼多菜市場,真的是大開眼界耶。」林政億一副餘悸猶存的模樣,細數菜市場分早市、晚市還有黃昏市場,中間還可以穿插去拜廟,行程塞滿滿,不會有浪費時間的一刻。

作息通常是這樣的,可能表定清晨去早市,林政億3、4點就要起床去市場評估走動路線,了解站點與拍攝取景,而前一天結束行程時多半都到了晚上,他還要選照片、傳圖後才能回家睡覺,「那時候社群還沒這麼盛行,我們還有時間回去慢慢挑、修圖,現在隨行攝影又不一樣了,是拍了就要趕快傳圖。」

而選舉邁向投開票日的倒數幾週,參選團隊們最後會開啟車掃,隨行攝影與記者們會上「載豬車」,捕捉政治人物沿街揮手致意的畫面。而所謂的「載豬車」通常是輛藍色貨卡,不只林政億這樣形容,許多攝影記者們也都會這樣稱呼。

被攝影記者們戲稱為「載豬車」的媒體拍攝車,圖為2024年1月民眾黨為總統大選掃街情景。(攝影:徐肇昌)

「你回想一下豬隻被運送的過程就是這樣,一條一條擠在車上晃來晃去的。」林政億描述,通常車上好幾排攝影,隊形如梯田漸層,還有人會站在椅子或梯子上拍攝,車體行駛過程中,其實是危險的,攝影們在車上能抓邊邊欄杆就抓,擠在中間時,也許就要和旁人勾一下手臂,避免一個剎車或轉彎,會讓他們連人帶相機踉蹌跌倒。

「這種時候越輕便越好,最好連包包都不要有,穿多一點口袋的衣服與褲子。」林政億說,一開始不知道,還會帶好幾個鏡頭上車,殊不知根本沒時間換,還徒留一身肌肉痠痛,這些都是在跟選舉過程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拍攝經驗,讓他學會每分每秒都要靠現有一切拍下心中理想構圖,「拍選舉沒別的,就是非常生猛。」

不過,跟媒體攝影記者不一樣的是,隨行攝影必然會擁有一些更為私密的獨特角度,例如跟候選人同車的第一視角,可以看見候選人眼中的熱情選民,也可以更近距離看見候選人表情的變化。

林政億(左)曾在2012年與其他攝影師一同推出「大談國事」攝影展,藉由跟隨蔡英文(右)首次參選總統大選的過程,也以影像呈現常民生活。(摘自林政億TeRRy LiN臉書粉絲專頁)

以蔡英文來說,林政億說,隨著一次次選舉,他可以看見她在鏡頭前越來越放鬆,「一開始很難,她會一直說『好了啦,應該拍夠了。』後來就不太會了。」這種放鬆感還體現在他的婚禮上,蔡英文那時上台致詞,笑說本來林政億總在台下拍她,與她站在台上有些新奇,「那時聽到覺得很有趣,而且我朋友說從來沒有參加過要安檢的婚禮。」

鄉愁與攝影作伴 跟隨老頑童柯錫杰

與政治攝影結緣是意料之外,林政億幾回在職涯交岔路口徘徊,幾經選擇,攝影卻總是他每回都願意再多試一次的方向。他原先是唸環境工程的理工男,後來休學到英國唸書,反而轉戰藝術類別,也因此才第一次接觸到攝影。

「那時候很年輕,17、18歲就去國外,我英文又爛,那時候就買一台二手機械相機,心情苦悶、想家的時候就會去拍照,隨便亂拍,那時也自己刻意疏離台灣同學圈,想趕快融入。」林政億說,畢竟家裡也不是很有錢,「老爸就會說,沒有回頭路囉,要去就是要訓練好。」

那時他鑽研影像相關科系,大學、研究所畢業後曾以特效、動畫工作維生,但沒多久要回台灣當兵,當完2年兵退伍,一切技術都已革新超前,過去所學一時難以派上用場,甚至所學軟體有些已經被淘汰,讓他感到更慌亂。

林政億畢業於英國西敏寺大學,英國就學那段時間是他接觸攝影的起點。(攝影:裴禛)

一時迷茫之際,林政億不知自己能做什麼,只能憑藉相關經歷投履歷,最後到公共電視台工作,擔任2年《看公視說英語》的製作班底,內容包山包海,什麼都做,有天同事突然說「欸你是不是會拍照?幫忙拍一下花絮。」拿起相機拍拍拍,於是,當年他在英國對攝影的熱情又回來了,決定辭去相對穩定的工作,去當攝影工作室的學徒。

「那時我差不多30歲、31歲,也是被勸阻,說你出去就是從零開始,要想清楚啊之類的,那時候就覺得,如果這件事情老了會後悔的話,那你就趕快做。」林政億笑說,當下無來由的,他就認為這是個不試試看會後悔的時機點,於是毅然決然辭職,進入攝影家柯錫杰的工作室擔任影像專員。

柯錫杰在林政億眼中是個很特別的老師,成天樂呵呵的,拉著他們這幫年輕人聊天,下班還會帶他們去泡溫泉(補充:還是裸湯)。林政億捏起嗓子,模仿柯錫杰總怪腔怪調喚他英文名Terry,「他日文跟英文都比中文好,他影響我最多的就是對攝影的熱愛,每天都能想到許多攝影計畫。」

比起系統化的教導攝影器材怎麼用,或是數值怎麼設定才最好拍等教學,林政億認為,柯錫杰最為實際的,就是以他對攝影的愛影響著別人,讓人願意繼續拍下去,「有人會跟我聊到好像不知道跟著他學什麼,我覺得他是以自己面對攝影的態度來示範。」

比如有一次,柯錫杰接下拍攝雕塑家朱銘的任務,帶著助手們浩蕩前往,卻竟是聊天喝茶吃點心,雖然不用開工,聽前輩們話家常也開心,但助手們不免心中納悶,不知到底何時要開拍,結果直到打道回府,都沒有拿出相機,但第2次再去,柯錫杰卻立刻拿出器材,準備一切拍攝工作。

「那時候真是會覺得蠻奇怪的,但可能就是沒有到他(柯錫杰)想要的感覺,或是發現被攝者當天情緒或狀況不對,他也不會當下喊要收工,就是跟受訪者聊,柯老師的強項就是能展現這種對攝影的想法,這種反而讓人比較能思考。」林政億說。

溝通見功夫 平面定裝眉角多

柯錫杰雖然平常看起來像個頑童,在工作中卻擁有許多細節讓林政億願意效仿而反覆琢磨,聊天就是一種。當然,別人可能會想「不就是聊天嘛?」但當柯錫杰面對可能來自各個領域與專業的被攝者時,不管是對方的動態,或是他對對方所處領域的觀察,總能泰然自若的與他們聊上幾句。

林政億擔任自由接案者的路,是從離開柯錫杰工作室開始,起心動念就是「想試試看靠自己」,柯錫杰祝福他,也認為他該去闖一闖。抱著「什麼類型的案子都想嘗試看看」的心情,林政億當初才接下選舉隨拍攝影的案子,也因此陸續幫忙拍下政治人物定裝照。

林政億曾拍攝多名政治人物平面定裝照。(攝影:裴禛)

看見攝影棚內的電腦檔案洋洋灑灑,隨口問林政億多年下來,有沒有拍過超過百位政治人物平面照?林政億想一想,認真說應該有,平面拍攝時又與快速移動間的選舉隨拍不同,要看照片用途凸顯每個人的特色。

聊天在此時就很重要了。林政億說,因為看到柯錫杰的方式,他逼迫自己也要多去認識政治相關動態,才能在這些政治攝影工作時,快速與被攝者拉近距離,「我會訓練自己要多去跟他們聊天,看看他們想怎麼樣呈現自己。」

例如總喊著「衝衝衝」的前任行政院長蘇貞昌,林政億曾為他拍攝參選新北市市長影像,並設想了奔跑的動作,起初蘇貞昌是拒絕的,「他不知道是真跑,以為那樣看起來很假。」後來請幕僚「試跑試拍」,蘇貞昌看到效果很是滿意,這才任由他指點細節。

「溝通就會知道他的個性就是要求要有成果,也對時間很看重,一開始調整器材,他坐在椅子上就敲著手錶說:『快點我在等你』。」林政億說,又或是為蕭美琴拍攝此次參選副總統的選舉公報照片,拍完後,她主動對林政億說「不要修掉我的白頭髮」,因為那是歲月積累的象徵。

蕭美琴確認為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選後,林政億為其操刀的形象照。(摘自蕭美琴臉書粉絲專頁)

政治攝影有新意 真誠是王道

種種例子可見,影像既是紀實,但也是包裝的一種手段,對林政億而言,重點是要能求取其中平衡,傳達被攝者想表達的元素,卻又不失真。例如去菜市場或是廟宇拜票,這些過程雷同度高,照片洋洋灑灑攤開來,取景與構圖難免類似,讓他索然無味,於是開始拍起握手、鞋子的局部照片。

「一開始競辦會不知道拍這些握手畫面是要幹嘛,他們以傳統來看,畫面就是候選人要入鏡,人家才會知道那是蔡英文,但我想的是這些手更可以看到民眾的樣子,可能有肉末,或是在魚市場手還濕濕的樣子。」林政億說。

林政億於2012年在「大談國事」攝影展展出蔡英文首次參選總統過程影像,呈現民眾對於選舉的投入與對政治人物的支持。(摘自林政億TeRRy LiN臉書粉絲專頁)

隨著社群平台在2010年後逐漸發酵,不管各行各業,對於影像的需求越來越高,林政億以影像形塑故事氛圍的視角,也越來越能被競辦接受,又例如當他看見蔡英文打盹要拍照,也曾經會被擋下,但後來團隊才發現,真誠與真實才最能觸動人心。

政治領域之外,林政億也在柯錫杰工作室期間接觸到藝壇,初期嘗試自己接案時,也有朋友找他去拍舞台劇,黑盒子內的狂想世界令他著迷不已,甚至成為他拒絕入總統府擔任攝影官的理由之一。

「那時蔡總統勝選後有想到我們,蠻感動的,但我那時想到,可是我就不能再繼續嘗試拍這些其他的東西了。」林政億說,即使是在選舉期間,他也沒停止接案拍攝舞台劇照,甚至在與其他選舉隨行攝影輪班休假時,他還是跑去拍照,泡在藝文世界裡對他就是種享受。

林政億的辦公桌每處細節都藏有過往軌跡。(攝影:裴禛)

畢竟,擁有總統光環加持是很好,但回顧過往選擇,不管時間重來幾次,林政億還是會如當年脫離穩定的電視台、或是跟柯錫杰說「想出去試試看」一樣,追尋老了不會後悔的方向,走一條自己喜歡的路。

林政億擔任選舉隨行攝影的「履歷」,隨著蔡總統任期落幕,也在4年前畫下句點,短期內,想像不到還有什麼可以讓他回到那種熱血日子的理由,「我還是喜歡拍人啊,未來與哪位參選人有緣的話可以再看看囉。」他笑說。

主題照:攝影師林政億為總統蔡英文參選新北市長選舉、3次總統大選的隨行攝影,早期隨行攝影只有他1人。(攝影:裴禛)
172.30.14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