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有緣人
佇立在舊衣回收箱旁的玩具,守如忠心的護衛犬默默守護。在遺棄與待回收之間,依然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晴耕雨讀、山林中寫作,不是浪漫幻想,而是身體力行、和生活戰鬥、把理想付諸實際行動的革命。
詩人吳晟種田、寫作、認真過生活,主張介入的文學,身體力行揭發社會不公不義,他從反國光石化投入社會運動,始終就不是一個關在書房裡創作的文人,40年來更到處推廣種樹,不但在家鄉種出一片樹林,更於彰化第3公墓成功推動「公墓森林化」成為典範。逢人就推廣種樹的吳晟說,每一棵樹都像一首詩,能帶給人類的回饋,不可思議。
「榖東俱樂部」創辦人、作家賴青松,當初為了遠離辦公室生活,毅然回鄉「半農半X」,意外開展人生另一片天空,並開始推動「讓都市人也可以吃到自己種的米」、「志願農民運動」等理念,掀起台灣返鄉從事農業的浪潮。賴青松說,現代人種田不為獲利,也不為收割時的成就感,而是重新擁抱土地,感受大地能接住你的那一份踏實感,那是大自然最珍貴的寶藏,值得每個人用心體會及擁有。
這些作家絕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而是能扛起鋤頭,造林、種作、與土地接軌、和社會脈動共同呼吸的實踐者,且看他們如何以筆為鋤,以大地為紙,成就天人合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