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有形無形的刺客,一再出現在書展場合之中,帶來各種威脅,也帶來各種刺激……
今年1月15日,亞裔女性在時報廣場站等車時被一名有精神病史的非裔遊民推落軌道,遭進站列車輾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此後紐約連續發生民眾在地鐵系統遭攻擊的事件,通勤族人人自危……
被停了直播的李佳琦,再怎麼無知現在也知道「六四」了,但他可會為那些無辜犧牲的學生和北京市民掬一把同情淚?還是只憂心自己的前途、哀歎年收入將要大打折扣?
台灣的偶像斷層或許不能靠一檔選秀節目就完全彌補,但《原子少年》像是星星,給了台灣演藝圈「我們還能有偶像」的一點星火,也希望他們不會像流星乘載夢想一閃而逝。
這是文化+雙週報團隊的第二本書,《做戲的人》,相信關注台灣影視環境的讀者已經感受到台劇起飛的威力,繼追日劇、韓劇、華劇之後,追台劇也形成潮流,我們長期關注台劇幕前幕後動態,深入報導影視職人的奮鬥歷程及專業精神,呈現台劇、台流形成的真實面貌。
當傳統藝術遇見流行音樂,如果流行太多,傳統將流於象徵:倘若傳統太多,又會流露復刻的沉重,兩者比例該如何拿捏,才能做出不令人尷尷尬尬的音樂?百合花樂團給了一個可行的方案。
若說《回到原點》帶排灣族歌手Matzka尋找喜歡音樂熱情初衷,那首張母語專輯《cinevuan 7鄰86號》帶他回家了,那個被山海環抱的家,也告訴同樣成長背景的孩子:「別害怕,歡迎回家」。
累積了9座金曲獎,黃連煜的蓋世武功秘笈無他,先去客庄住幾個月,再加點有花心的創作魂。
平常價格不菲的進口櫻桃灑了一地,在車水馬龍的路口,的確令人掙扎……
「池上」這個地方所形塑的地方感,超越了國家治理、新自由主義的制約,成為打造社會創新和進步價值的「真實烏托邦」。黃宣衛在《成為池上》一書說明,在這個不安變動的年代,地方社會是人們第一個以及最後一個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