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在越南普及是這30多年的事,多數人只看它的亂,30多的我因「年齡相仿」,看到的是生命肌理。
小野、柯一正與符昌鋒暢聊友誼,還有那些熱血往事。
雖然已2021年,但仍要說說去年底中國跨年晚會節目。這有什麼好說?現在是還有多少人在看電視?
年關終至,多數人都希望能盡快結束這一年,這無法言喻、想像,不願再面對的一年。
彎腰還可以滑手機!身邊的人下一秒會做出什麼事,沒人能預測,也許是在打暗號?
謝天謝地謝貴人
那是上帝遺失在人間的藍寶石、天使的眼淚、月亮的鏡子......
社群網路發達,不少意見領袖喜歡發祭品文。攝影記者現場採訪,殊不知雞排並非一下子就可以發完。
跳脫日式王道漫畫和台式大嬸婆框架,兼具連環圖像和文學敘事的台漫作品如雨後春筍出現
從國家型計畫到商業化再出發,《CCC創作集》將本土題材推上國際,跨域可能無限寬廣
房瑞儀、劉倩帆聯手打造波音漫畫小誌,熱帶季風黃珮珊獨力掀起亞洲紀實漫畫浪潮
冒著風險挑戰非寫實圖像小說,從寫實轉換到虛構故事,最終還是專注在人與人性之上
或許財經雜誌甚少「文化致富」這樣的題材,但文化卻能使心靈富足,期待危難時刻不要放棄,疫情過後才可能「藝」起出發。
攝影記者記憶卡中未發稿的照片,往往會不經意透露出當下心境的蛛絲馬跡
漫畫家PAM PAM LIU:「感覺大家不是已經得癌症,就是在得癌症的路上。」
未來食堂的打工換膳,傳遞著不只是經濟交換的理念,而是角色轉換的體驗。陳義過高?它裡裡外外仍是一間餐廳,一間只用一道料理跟客人對決的道地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