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漢學家譯出台語詩深層律動 獲蘇黎世文學貢獻獎

(中央社記者郭芳君蘇黎世24日專電)瑞士漢學家、作家兼翻譯家愛麗思,將台灣詩人蔡宛璇詩「我想欲踮海內面醒過來/子與母最初的詩」譯為德文,榮獲2025年蘇黎世多元文化文學貢獻獎。評審指出,愛麗思的譯作突顯了她在跨文化文學傳播上的深厚功力。
蘇黎世多元文化文學貢獻獎由蘇黎士州政府主辦,今年共有98位文學創作者參加角逐。
評審表示,原作者蔡宛璇轉換圖像為文字,凝鍊為詩的能力,與譯者愛麗思(Alice Grünfelder)的功力,兩者相輔相成,實為佳作。詩的首句「某天早晨,女兒說道:我想在海內面醒來。」立即令人感受波浪與潮汐在文字間湧動,段落如同潮起、潮落般交錯進行,構成一場具象寫實的海洋語音化律動。也不禁令人驚訝,為什麼以海洋為題的詩作竟如此稀少。
愛麗思過去的研究專注於現代中國文學,聚焦西藏、新疆與香港等邊緣地帶。在文壇友人的讚譽與推薦下,她於2020年前往台灣,展開為期半年的駐地學習,密集學習繁體中文之外,更深入接觸台灣詩作,並在此期間結識多位詩壇友人。
這段經歷為她後續的翻譯與推廣工作奠定了關鍵基礎,也開啟了她與台灣文學的連結。出於對台灣文學的深厚喜愛,愛麗思展開了德語翻譯工作,從華語作品起步,逐步拓展至台語詩作。
2022年愛麗思出版散文集「台灣的雲」(Wolken über Taiwan),將她在台灣半年所見所聞付諸文字,內容涵蓋政治、人文、歷史、地理及當代作家等面向,入選2022年歐洲獨立出版組織 Hotlist 年度推薦書目,被視為德語世界近年認識台灣的重要讀物。2024年秋季起,她進一步投身於推廣台灣詩作,在瑞士與德國舉辦多場朗誦會,獲得德語文壇好評。
愛麗思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水、河流和海洋都是令我著迷的主題,蔡宛璇的抒情筆觸與島嶼浪漫主義截然不同,尤其她早期的詩作『白海豚』的詩是一首政治控訴,令我印象深刻。她的詩歌蘊含的社會、生態和佛教哲學典故,展現了矛盾,提供探索世界的可能。作品中富含影像、聲音和振動,翻譯起來也頗具挑戰與難度。」
2025年初她再度訪台,並觀察台灣社會的民主動態。她觀察到,目前台灣尤其女性作家積極在地的社會運動,從年初的參與連署,支持罷免運動,即使在地方上遇到阻力與敵意仍不放棄。這股人民自主的社會改造力量,正是歐洲目前所缺乏的。而目前文學界都關注生態文學的寫作發展,則是台灣與歐洲最大的共同點。
台灣文學的深度是國際性的,在台灣舉行過多場座談會的愛麗思並表示,每一次在現場活動中,看到台灣人閱讀我的作品,參與討論並持續關注,讀者的活力正是社會動能。而今年台灣立法院刪除文化預算,將對文學推廣造成不利的影響。
她強調,各地區的文學館、小眾出版商、書店,以及文學活動的組織單位應得到更多官方的支持。身為作家,我非常高興看到台灣讀者對閱讀和講座的關注與參與。(編輯:高照芬)11409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