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劉憶如:RCEP效應浮現 台灣出口衰退比其他國家嚴重

2023/8/29 16:57(8/29 21:3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9日電)台灣出口寫下連11黑,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認為,除了全球需求疲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上路後的貿易轉移效應浮現,導致台灣衰退幅度比其他國家更大,政府應思考如何妥適因應。

北威今天舉行「RCEP,台灣的挑戰」論壇,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指出,近年來台灣討論RCEP衝擊時,多主張台灣有加入資訊科技協定(ITA),多數資通訊產品享有零關稅,可以減輕出口傷害。

不過劉憶如認為,台灣約7成產品在ITA協定保護之下,受RCEP影響有限,換句話說,有3成產品將受衝擊,而3成產品對應的就業人數、對國內生產毛額(GDP)不容小覷。

劉憶如指出,今年上半年,台灣進出口和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日本相比,衰退幅度更大,所以除了國際景氣不佳,RCEP的貿易轉移效應恐怕已經浮現;此外,台灣1月至7月出口,以非ITA協定產品者衰退較嚴重,也印證上述觀點。

劉憶如提醒,中國、韓國是加入RCEP受惠最大的國家,前者是台灣最大買家,後者是最大競爭對手;目前RCEP上路不到2年,效應已經浮現,如果持續下去,對台灣的衝擊不容忽視。

「全世界都牽起手來,很多小圈圈的時候,台灣在哪裡」,劉憶如提醒政府不應認為當前出口衰退只是全球需求疲弱,應盡早思考突圍之道。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進一步指出,台灣現在要加入RCEP,困難度極高,但不能放棄;此外,要努力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且心態必須改變。

劉大年表示,兩岸應該有認知,任何國際經貿組織都不希望將兩岸對抗帶入該組織,如果中國、台灣都無法加入,將是雙輸;台灣應思考如果兩岸都加入CPTPP,台灣勢必要給予中國大陸CPTPP的待遇,這意味過去「對其他國家大開大放,對中國處處設限」的作法需要調整。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雖然美中貿易戰突顯台灣關鍵地位,台灣卻也成為美中對抗焦點。劉大年認為,應該藉著台美關係緊密的時刻,建構「全面性」的台美經貿協定。

劉大年解釋,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是基於美國提出的需求,畢竟美國排中是過程、抗中是手段、聯合信賴夥伴是方法,最終目的是「保美」,台灣也應該善用各種平台,如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等,提出自身需求,讓台美合作的涵蓋範圍更廣,如強化供應鏈整合,才有助於維繫優勢、在供應鏈中不被取代,進而達到「保台」的目標。(編輯:潘羿菁)11208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接見日議員 鄭文燦:盼台申請CPTPP早日進入實質討論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