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min:台廠是供應鏈大本營 台南廠持續擴產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16日電)導航與穿戴品牌Garmin有9成產能在台灣,Garmin亞太區行銷與業務副總經理林孟垣表示,台廠是供應鏈大本營。因應市場需求,將持續在台南擴產,打造智慧倉儲;針對美國關稅,Garmin表示,會優化生產效率與產品差異化,維持定價策略。
全球衛星導航及穿戴品牌Garmin今天舉辦「科技探索日」,發表年度全方位生態系成果。
Garmin今年第2季財報亮麗,總營收18.15億美元,年成長20%;營業利潤達4.72億美元、年增38%,營業利率提升至26%,整體毛利率58.8%;其中,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的健身休閒產品線,年增率41%,為所有產品線之冠,反映全球市場對智慧穿戴裝置的需求。
林孟垣表示,台灣和亞洲市場的銷售表現,和全球樣態相似。在台灣和健身類別相關產品的年成長率約4成左右,車用、戶外等類別銷售也強勁。
Garmin推出全球首款搭載Micro LED顯示技術的智慧手錶,林孟垣表示,Garmin高階手錶售價超過新台幣6萬塊,「其實在台灣賣得動」,目前還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他坦言,Micro LED目前對營收還沒有辦法明顯貢獻,但真正意義在於量產後有助製程調校與供應鏈升級。
Garmin產品逾9成在台灣製造生產,林孟垣表示,Garmin供應商策略力求多元化,台廠自然是主要供應鏈大本營,晶片就是台積電供應,Micro LED則為友達。
由於需求相當龐大,Garmin預計在台灣加大投資。他表示,Garmin持續擴充台南廠,自2022年起已逐步優化空間,增加產線並打造新廠房,近期已小部分啟用智慧倉儲,可加快備貨流程與生產效率。
他指出,Garmin因航空、航海產品本來就有美國與歐洲生產基地,加上收購JL Audio在美國佛羅里達、Tacx在荷蘭均有自有工廠,還是會以生產技術為主,擇優融合產地,提升效率與規格。
至於台灣生產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產生關稅,未來要如何因應。他表示,會以優化生產效率與產品差異化創造價值,避免壓縮利潤,但定價策略會維持,不但不調漲,部分前代產品還下修價格,以提高滲透率。
此外,Garmin以inReach通訊科技,結合無線通訊與Garmin Response國際緊急回應協調中心,至今全球已累積超過2萬件救援案例。(編輯:張良知)11410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