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財經/2025年10月31日東協快訊
 
                      掌握新南向,放眼東協經濟脈動。中央社「東南亞財經資訊專網」每日為您精選多則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財經頭條。無論是政府新政、產業動向或投資商機,讓您即時掌握關鍵資訊,洞悉市場,搶占商機。
越南:經濟成長動能強 渣打上修2025年預測至7.5%
(中央社台北10月31日電)渣打銀行將越南2025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從先前預估的6.1%大幅上修至7.5%。渣打銀行同時也將越南2026年的成長預測從6.2%調高至7.2%。
由於經濟成長動能比預期強勁且物價壓力減緩,渣打銀行微幅下修其通膨預測,2025年為3.4%,2026年則為3.7%。在強勁貿易表現和透過多項自由貿易協定深化融入全球貿易的支持下,越南持續強化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
寮國:經濟強勁阿速坡省歲入預算超標
(中央社台北10月31日電)寮國東南部阿速坡省前9個月歲入預算突破1兆2300億寮幣(LAK,約5670萬美元),計劃目標達成率為116%。
「寮國時報」(The Laotian Times)報導,阿速坡省(Attapeu)財政廳長指出,該省致力於現代化徵稅流程、防堵預算流失、強化地方稅基管理並精進組織運作,以最大化各項收入來源。這些舉措讓阿速坡省支出得以自給自足,連續超越年度財政目標。
新加坡:加速東協潔淨能源轉型進程
(中央社台北10月31日電)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主管能源暨科技事務部長陳詩龍在第18屆「新加坡國際能源週」開幕主題演講中表示,邁向能源發展之路,關鍵在於運用多元的零碳與低碳能源。
潔能科技網站CleanTechnica報導,這項活動凸顯了新加坡作為領先能源科技樞紐的戰略地位,特別是在推動東南亞潔淨能源轉型方面發揮的帶頭作用,同時也是區域能源專案融資的核心中心。
在全球氣候行動迫切與能源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新加坡國際能源週」的討論強調了新加坡在促進區域減碳進程中的關鍵角色—透過強化能源互聯互通與創新融資機制,加速實現能源轉型目標。
菲律賓:研究機構預測貨幣持續寬鬆
(中央社台北10月31日電)根據英國跨國研究機構BMI指出,由於通膨率偏低及經濟成長緩慢,菲律賓中央銀行預計將持續寬鬆貨幣政策。
「馬尼拉時報」(The Manila Times)報導,菲律賓中央銀行(Bangko Sentral ng Pilipinas)在10月會議中意外宣布降息25個基點,原因是國內經濟成長展望疲弱。BMI預測,央行年底將再降息25個基點,使利率來到4.50%,並於明年底前再降50個基點,使利率來到4.00%。
緬甸:電力部籲杜絕盜電 致力擴大電力供應
(中央社台北10月31日電)緬甸電力部部長在仰光電力供應公司總部表示,電力部正採取各種措施增加發電量。
「緬甸新光報」報導,緬甸電力部計劃擴大仰光地區的發電和傳輸能力,並強調需防止非法竊電及確保100%收取電費。
馬來西亞:塑膠包裝業需求低迷 訂單回溫前景不明朗
(中央社台北10月31日電)「星報」(The Star)報導,由於外部需求疲軟和客戶補貨態度審慎,塑膠包裝業的訂單復甦前景仍不明朗。
肯納格研究(Kenanga Research)指出,近期塑膠包裝業多家公司估值回落,主要受到持續逆風因素影響,包括全球貿易不確定性、日益加劇的區域競爭以及不利的外匯波動。肯納格研究預測2026年令吉兌美元將進一步走強。
泰國:電動車與刺激措施帶動工業生產終止連3跌
(中央社台北10月31日電)彭博報導,泰國9月製造業產出在連續3個月下滑後首度轉為成長,優於經濟學家原先預期的萎縮,主要受惠電動車產量增加與政府刺激措施支撐。
泰國工業經濟辦公室(OIE)公布,9月製造業生產年增1.02%,優於市場預估的萎縮2.15%,相較之下,8月經修正後為下滑4.36%。
柬埔寨:資本利得税展延至2026年開徵
(中央社台北10月31日電)柬埔寨政府決定將徵收資本利得税(Capital Gains Tax)生效日期再次展延,自明年1月1日開徵。
「柬中時報」報導,根據財經部税務總局聲明,總理洪馬內(Hun Manet)已經批准,展延執行由財經部於7月18日發出關於對6類資產徵收資本利得税的部長令。國税局將按照洪馬內最新指示,展延對6類資產交易所得利潤徵收20%的資本利得税,自明年1月1日開徵。
印尼:創意經濟規模達900億美元 籲APEC聚焦人本創新
(中央社台北10月31日電)印尼近日透露,印尼擁有規模高達900美元的創意經濟。雅加達並呼籲環太平洋國家在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的同時,應更加重視這個以人為本的產業。
「雅加達郵報」(Jakarta Post)報導,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於30日晚間抵達釜山,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稍早,外交部長蘇吉歐諾(Sugiono)參加部長級會議時,敦促APEC應引領以人為中心的創新發展,強調「科技應賦能於人,而非取代人類」。
※更多資訊請洽張麗鵑組長(02)2505-1180#792EMAIL:mia@mail.cna.com.tw
- 2025/10/31 21:21
- 2025/10/31 19:41
- 2025/10/31 18:25
- 2025年10月31日東協快訊2025/10/31 17:02
- 2025/10/31 17:00
- 2025/10/30 19:5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