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財經/美課40%轉運稅 越南台商拚技術轉型、去除中國依賴

掌握新南向,放眼東協經濟脈動。中央社「東南亞財經資訊專網」每日為您精選多則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財經頭條。無論是政府新政、產業動向或投資商機,讓您即時掌握關鍵資訊,洞悉市場,搶占商機。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23日專電)美國與越南達成進口商品20%關稅協議,轉運「洗產地」商品恐課40%關稅。扮演越南經濟要角的台商表示正積極應對,如分散原物料供應、本地化布局,避免依賴中國;同時推動自動化、材料再生等技術轉型,化危機為轉機。
7月初,作為第一批與美國總統川普談妥貿易協定的國家,越南從4月初令人震驚的原有稅率疊加46%對等關稅,大幅降為疊加20%,與其他東協國家相似,但若屬轉運貨物則將課以40%關稅,恐帶來衝擊。
兩個月過去,儘管仍有何為「轉運」等細節待釐清,但越南政府與台商都積極應對,並藉此機會強化供應鏈布局、數位轉型,提升競爭力。
台商為越南第4大外商,工廠數量與聘請的當地員工人數皆為數一數二,在越南經濟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
14日越南台商聯合總會大會期間,中央社訪問4位在越南深耕2、30年的台商僑領,了解其衝擊與因應對策。
越南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袁濟凡在越南擁有十餘間工廠、上萬名員工,客戶不少美國知名品牌。
他指出,5、6月時,駐越代表劉世忠已召集越南台商開會,共同向越南政府爭取對台商的照顧。「其實越南政府也怕台商外移,很支持我們在這邊。」
越南台商總會輔導總會長蔡文瑞的公司製造單車坐墊,專攻歐洲市場,影響稍小。他向記者提及越南政府第一時間與美推進協議談判時,也洽詢台商意見。
蔡文瑞說,「(越南)在關稅核定下來很短的時間,就個別通知重要台商,透過工業區管理局等不同體系,詢問台商是否有影響,需要越南政府去談,或者幫助什麼事,快速彙整意見。也因如此,越南動作很快,最短時間就談好關稅。」
世界台商聯合總會總會長李天柒專營家具出口,就他觀察,川普政策的不穩定性會影響客戶決定。「客人會很小心,現在下單很慢且很少,因為他在等川普會不會再改變關稅。」
李天柒認為,關稅多少對台商的影響是短期的,因最終也將反映在消費價格上,「其影響是會造成美國市場通膨」。
美國不僅對越南進口商品課20%關稅,針對從中國等其他國家轉運至美國的商品更是加徵40%關稅,旨在打擊透過越南「洗產地」,劍指中國規避美國對其商品高關稅的行為。
對此,台商除已有各種應對策略外,更發揮靈活性與韌性,趁機著手轉型,提升競爭力。
李天柒表示,40%關稅來自於從中國進口原物料或半成品,以洗產地的方式出貨到美國。因應之道,便是「原物料供應要分散,不要百分之百都從中國來,減少洗產地的危險。」
李天柒指出,台商進駐東協比中國早了20年,站得更穩。中國企業多是投機、短暫的,甚至會用當地人頭作負責人。
「若中國人跑路,是當地人頭受法律制裁,而非中國」,不免引起東協國家戒心。「台商來投資則是帶著資本,不是投機,而是真正要長期抗戰,是不一樣的。」
公司被稱為「製鞋巨人」的袁濟凡則告訴中央社,「我們開始應對,減少中國的石化材料,改從美國進口高彈性體,已自8月份開始進口,避開全部依賴中國市場,也從泰國、印尼進材料。」
為保持高競爭力,袁濟凡今年策略聚焦「自動化設備」,以符合全球日趨嚴格的ESG(環境、社會及治理)規範,同時降低人力、提升效率。此外,材料再生、廢料再生等研發工作也不能少,「以爭取更好的訂單」。
台商聯合總會同奈分會輔導會長吳明穎投身精密工業。他坦言,4月份剛收到消息時,因充滿不確定性,在訂單和排程上都面臨很大壓力。但他將危機視為轉機。認為這樣的衝擊「可以讓公司邁向更靈活的產能與庫存管理」。
在他看來,若轉運貨物關稅真的40%拍板,確實會對某些企業造成壓力。對此,台商已開始應對,「我們已慢慢開始調整本地化的生產,盡量降低第三國零件的依賴。」
本地化即推動短鏈佈局,以在地化生產取代長鏈進口。他希望鼓勵台灣專業團隊至越南,協助當地發展加工技術。「加工技術最重要,原材料可根據產地國或地緣政治關係去調整,問題不大。」
吳明穎指出,在零組件、技術人才與半導體部分,台灣有很大優勢,「希望推動更多台越合作,幫助這裡的產業提升競爭力」,如能彌補產能缺陷的自動化技術,就是台灣強項之一。在越南積極產業轉型之際,盼台越雙方討論,「促成製造產業的大戰略合作」。(編輯:陳慧萍)1140923


- 美課40%轉運稅 越南台商拚技術轉型、去除中國依賴2025/09/23 08:37
- 2025/09/22 21:34
- 2025/09/22 21: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