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團隊找出基因標記 快篩血癌治癒率
2015/10/30 11:30(10/30 13:13 更新)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30日電)台大跨領域團隊結合基因檢測和大數據研究,找出重要的基因標記,只需2、3個小時快篩,就可推算血癌病人的治療後存活率,有助於精準治療,也可節省醫療資源和時間。
台大今天舉行記者會,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田蕙芬、台大生醫電資所長莊曜宇等人組成的跨領域團隊,利用高通量生物晶片技術,分析台大醫院約300名血癌病患的血液樣本,發現重要的3個微小核醣核酸和11個基因可預測病人預後(治療後的存活率)。
血癌是十大癌症之一,莊曜宇表示,研究針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台灣每年約有800名新增病例,由於骨髓中白血球過度增加和分化失常,導致正常造血功能受影響,病人會出現貧血、發燒、易出血等現象,過去臨床都用年齡、性別來判斷,現在則可透過微小核醣核酸和基因進一步篩檢。
莊曜宇指出,研究團隊依據3個微小核醣核酸和11個基因,建構兩套預測分數系統,檢測病人血液樣本並計算分數,分數越高代表風險越高,治療後的存活率也較低,醫師可依據病人狀況進行治療,如風險低的採化療,風險高的採骨髓移植。
莊曜宇表示,人體血液中有數百個微小核醣核酸和數萬個基因,現在只要檢測3個重要的微小核醣核酸或11個基因,只需2至3個小時就可快篩,費用可從新台幣2萬元降到1000、2000元,節省醫療資源和時間,未來還可用於健檢上,而基因檢測和大數據未來也可應用在其他癌症研究上。
田蕙芬表示,血癌基本治療是化療,高危險群病人做移植會有很大風險,也可能產生併發症,因此現在講究精準治療,不只要效果好,也要減少病人的副作用,現在可以找出重要因子,提供臨床治療參考,有助於病人的治療和提高治癒率。10410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