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出現牛結節疹 撲殺23頭發病牛隻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10日電)金門縣政府今天表示,已在中午完成23頭牛結節疹病發牛隻撲殺工作,案例養牛場周邊半徑3公里內47家養牛場臨床檢查,未發現可疑案件,將持續調查全縣牛隻狀況。
牛結節疹小百科
- 牛隻病毒性疾病,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特徵是結節狀皮膚炎,局部皮膚潰瘍、淋巴結炎及單隻或多隻腿因水腫變粗。
- 可能使牛隻泌乳量下降、體重減輕、流產、不孕、皮毛無法利用或死亡。
- 除牛群直接或間接接觸外,也可能藉昆蟲傳播,死亡率為1%到5%。
陳朝金表示,縣畜試所6日在所內種牛牧場發現少數牛隻個體皮體表出現結節,病灶因化膿、潰瘍、壞死變得堅硬、明顯等疑牛結節病徵。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在接獲通報第一時間,要求畜試所將疑以染病牛隻強制隔離管制,並進行全場及周邊環境消毒,同時將疫情傳送到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陳朝金說,雖牛結節疹傳染率不高,但因在台灣動物傳染病分類表列為甲類疾病,防疫所請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派專家在9日飛抵金門採樣檢驗。
縣府表示,防疫所已先依風險狀況在今天中午完成23頭發病牛隻預防性撲殺工作,另外案例場周邊半徑3公里內47場養牛場臨床檢查,未發現可疑案例,將持續調查全縣牛隻狀況。
縣府建設處處長文水成表示,依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紀錄,牛結節疹非人畜共通傳染病,原為侷限在非洲大陸的牛隻地方流行性疾病,自2012年開始快速散佈至中東、東南歐、俄羅斯及哈薩克,至2019年下半年於中國大陸新疆開始流行,江西和福建也在今年6月傳出疫情。
陳朝金表示,蚊子、蒼蠅等是牛結節疹的主要傳播媒介,加上江西和福建在今年6月傳出疫情,因此,不排除金門的牛結節疹病媒蚊蠅是透過風力,由大陸傳至金門。縣府希望中央如有疫苗,請儘速提供金門使用。
有關農委會表示將暫停金門縣牛隻及生鮮、冷凍、冷藏牛肉輸往台灣及其他離島,並依程序向OIE通報;文水成表示,去骨牛肉、牛肉乾、豬肉乾、加熱後內臟及調理包等,仍可銷往台灣。
建設處指出,金門有564戶養牛戶,共有6272隻牛;由於牛結節疹好發於雨季過後、夏季天氣溼熱時適合蚊蠅繁殖季節,呼籲養殖戶務必做好環境清潔消毒,避免蚊蠅孳生,加裝吸入式捕蚊燈,在每天下午3時到隔日上午10時開啟,減少傳染媒介。(編輯:唐聲揚)10907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