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防急性腎損釀洗腎 台大醫院研究發現關鍵調控因子

2020/8/14 13:28(8/14 14: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4日電)急性腎損傷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目前對急性腎損傷無有效治療。台大醫院團隊在急性腎損傷動物腎臟找到關鍵轉錄因子,在急性損傷期給去甲基化藥物治療,可阻止慢性腎臟病發生。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周鈺翔上午在記者會表示,急性腎損傷是慢性腎臟病、造成後續洗腎的重要危險因子。但當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除了用支持療法幫助病人度過難關,並無有效治療。

根據台大醫院研究團隊發現,急性腎損傷患者就算腎功能在支持治療下恢復,經過8年追蹤,有超過8成患者會惡化成慢性腎臟病或末期腎臟病。

周鈺翔表示,研究發現,急性腎損傷的動物腎臟中,血管周細胞會大量增生與活化,但在腎功能恢復後,約有20%的血管周細胞仍會留存在腎臟中,後續容易增生、促進結疤但喪失穩定微血管的功能,造成後續慢性腎臟病發生。

進一步機轉研究發現,血管周細胞的基因體因急性腎損傷引起維持正常功能的基因高度甲基化,這些基因包含Ybx2在內的4個轉錄因子,促使血管周細胞在腎功能恢復後,仍繼續保有促進腎臟結疤萎縮與喪失穩定微血管的記憶。

目前已證實,腎臟血管周細胞在慢性腎臟病的傷害中,不僅會喪失製造促紅血球生成素與穩定微血管的功能,還會轉分化成促成腎臟結疤的肌纖維母細胞。

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林水龍在記者會解釋,這是全球首度在腎臟的血管周細胞發現Ybx2轉錄因子。當轉錄因子功能被抑制,會導致腎臟血管周細胞活化,造成後續的傷害,直到使用去甲基化藥物抹除急性腎損傷可能引起的纖維化、增生等記憶,才可阻止腎臟持續惡化。

研究團隊證實,急性腎損傷時期給予動物去甲基化藥物(5-azacytidine)治療可以阻止後續慢性腎臟病的發生。此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臨床研究雜誌(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該期刊審查者認為,此研究適時解決沒有方法可治療或防止急性腎損傷進展成慢性腎臟病的難題。

不過,周鈺翔說,目前研究結果是動物實驗,去甲基化藥物對治療人類急性腎損傷的效果,還有待後續研究驗證。

年長者是急性腎損傷的高風險群,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陳永銘表示,會造成急性腎損傷的原因包含缺血性傷害,如低血壓、脫水等;第二是腎毒性,如止痛藥的使用,止痛效果愈強的藥物,對腎臟的傷害特別強。第三是敗血性感染,如肺炎、泌尿道感染,結果導致全身性感染,也會造成腎損傷。

周鈺翔表示,避免腎損傷是應強調預防,如不要擅自使用止痛藥物,應在醫師處方下使用;其他如糖尿病、高血壓病人也較容易腎損傷,應做好慢性病控制。此外,曾有腎損傷者,就算腎功能已經恢復,還是要密切追蹤,以防後續慢性腎臟病發生。(編輯:陳政偉)10908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