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富士康美國設廠一場大夢 顏擇雅:沒有加害者的騙局【書評】

2025/7/19 17:32(7/19 17:4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2018年6月時任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右2)與美國總統川普(左2)參加美國威州面板廠動土典禮。(路透社)
2018年6月時任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右2)與美國總統川普(左2)參加美國威州面板廠動土典禮。(路透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川普政府祭出高額對等關稅,目的之一是鼓勵企業重返「美國製造」,在美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當美國高喊「重建製造業」、祭出補貼與減稅優惠,前進美國,就真的萬事OK了嗎?2018年鴻海集團高調赴威斯康辛州投資,一度被視為「美國製造」計畫的象徵,結果卻不如預期。問題到底出在哪?接下來要赴美加碼投資的台灣廠商,能夠避免重蹈險境嗎?

2018年夏天,美國總統川普、威斯康辛州長沃克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齊聚威州,在一片農地上舉行盛大的動土儀式。富士康承諾投資100億美元,創造1萬3000 個工作機會。川普稱這將是「世界第八大奇景」,象徵「美國製造」的復興。但6年過後,只剩下空曠的園區與數字落差:實際投資僅為承諾的6.7%、僅創造約1454個工作機會。2023年,富士康將部分土地轉賣給微軟。

住在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的資深記者勞倫斯・塔巴克(Lawrence Tabak)深入調查這起投資案,出版《富士坑: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Foxconned: Imaginary Jobs, Bulldozed Homes, and the Sacking of Local Government)。書中揭露,富士康的補貼模式很大程度上變成了企業與顧問公司之間的利益輸送,而非對勞動者和社區的投資。當這項投資計畫失敗時,沒有人承擔責任——州長繼續競選,企業繼續尋找下一個補貼機會,留下的只有失望的居民和蚊子工廠。

《富士坑》從鴻海赴美設廠的真實事件出發,揭示企業在「美國製造」政策浪潮下,可能遭遇的制度落差、文化誤解與補貼陷阱。作家顏擇雅形容這是一場「沒有加害者的騙局」,並破題點出,英文con當名詞是詐騙案,也可作動詞,「我被坑了」英文就講:「I have been conned」。中文書名《富士坑》,可說譯音兼譯意。把公司和坑騙連在一起,不構成毀謗嗎?「顯然不,不然富士康早向作者與美國出版社提告了。」中央社取得授權與您分享書評。

沒有加害者的一場騙局

通常,企業名稱變成英文動詞,都是因為曾經開創全新市場。例如google等於網路搜尋,hoover等於吸塵清潔,xerox則是影印,這些動詞對企業都是一種禮讚。相較之下,勞倫斯.塔巴克這本書的英文版書名是把Foxconn詞尾加ed,也就是變成動詞被動式,是很反常的。

反常,因為英文讀者看到,就知道書名完全沒要禮讚富士康。英文con當名詞是詐騙案,也可作動詞,「我被坑了」英文就講:「I have been conned」。中文書名「富士坑」,可說譯音兼譯意。

把公司和坑騙連在一起,不構成毀謗嗎?顯然不,不然富士康早向作者與美國出版社提告了。

書名在內文只出現一次,前言最後一句:「我們每天都在被富士坑(Foxconned)。」擔心讀者不夠明白,最後一章如此收尾:「這不過是一場曠日費時的騙局(It is nothing but a long con)。」指富士康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投資案。

說投資案是騙局,是指控富士康搞詐騙嗎?

答案是沒有,連暗示也沒。其實,整本書看不出有在譴責誰。開頭先寫因為富士康的投資案而失去家園的當地居民,所以確定有受害者。但誰是加害者呢?作者並沒寫。

怎可能有一樁詐騙案,只有受害者,卻沒加害者?

這麼說吧:如果騙局參與者其初衷並不是想騙人,他們本身也算是被騙,這樣不管他們是否相當甘願被騙,有沒從騙局中獲利,都不能說是加害者。

圖為2020年8月鴻海在美國威斯康辛州面板廠施工情況。(路透社)
圖為2020年8月鴻海在美國威斯康辛州面板廠施工情況。(路透社)
富士康表示,位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大型玻璃球建築是個高效能運算資料中心。但當地居民表示,他們幾乎沒看過這棟建築物有人員活動的跡象。(圖取自富士康威斯康辛州園區網頁foxconnwiofficial.com)
富士康表示,位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大型玻璃球建築是個高效能運算資料中心。但當地居民表示,他們幾乎沒看過這棟建築物有人員活動的跡象。(圖取自富士康威斯康辛州園區網頁foxconnwiofficial.com)

但是,如果郭台銘沒在2017年給威斯康辛州畫大餅,就不會有土地徵收,居民也不會失去家園。後來富士康創造的工作機會根本只有當初承諾的十分之一,怎不算詐騙?

郭台銘早有多次講話不算話的紀錄。他曾說要大手筆投資印尼、越南、巴西、印度,金額講出來都是天文數字,後來都雷聲大雨點小。但有一陣子,他的確開口閉口都是面板,不只為了「鴻夏戀」高調接受日媒訪問,還說要「聯日制韓」,也大手筆在廣州增城投資大面板廠。當他說要在美國建另一座面板廠,我們頂多想:又來了,這人真的相當勇於做夢。

要不要相信郭董,則是另一回事。台灣人身邊多少都有一位因為郭董保證而股票買在高點的股民。

威斯康辛的那次大夢當然受到不少質疑,尤其在視面板為頭號「慘業」的台灣。但在2017那年,郭台銘兩次進白宮,4月那次神祕兮兮,7月則高調在白宮東廳宣布投資計劃,這場所一向只讓美國總統與國際元首合開記者會的。台媒當然要捧他為「台灣之光」。也許,郭董是掌握了什麼大家還不知道的技術,有辦法另闢藍海?

美國總統川普(左)2018年力挺鴻海集團前董事長郭台銘,參加富士康在美設廠的動土儀式並致辭。(中央社檔案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左)2018年力挺鴻海集團前董事長郭台銘,參加富士康在美設廠的動土儀式並致辭。(中央社檔案照片)

等2019年中國京東方、華星光電新廠陸續量產,超大尺寸面板價格崩跌,我們就知郭董給威斯康辛州的承諾就是自欺欺人。美夢顯然已被市場鐵拳打碎,所以連廣東面板廠他也急著脫手。但既然是被自己的夢想所騙,沒人可以說他當初有要騙美國人。

商場豪傑勇於作夢是應該的,夢碎也沒什麼大不了。比較匪夷所思的反而是:美國人當初怎會相信他?這點,我們必須閱讀《富士坑》一書才有辦法理解。

面板是相當知識密集的產業,怎可能一個廠要用到1萬3000個藍領工人?還保證薪資足以在美國養家活口,這樣怎可能有競爭力?這種承諾在台灣會當作笑話,美國人卻買單了,這就是台美文化差距。

美國人之所以買單,《富士坑》一書在第12章有解釋:美國人熱衷「再工業化」(reindustrialisation),很大成份是基於懷舊情緒,也就是對「輝煌30年」的眷念。1950到80年,美國有大量藍領工人的收入足以買房、買車、養小孩,這段美好歲月是製造業外移才結束。從此貧富差距拉大,工業城衰敗不堪,毒品肆虐。所以美國人就以為只要製造業回流,不只藍領工人可以重回中產階級,社會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如果要我指出整本書中的最大騙局,我會說是這種對製造業已經過時的想像。它讓美國人跟郭董一樣,都在自欺欺人。

台灣沒有這種幻想,一來是台灣從來不曾存在藍領中產這種階級。二來是有個事實對台灣人來說是旁觀者清,美國卻極少人意識到:那30年的美國製造業榮景,靠的是技術遙遙領先。說當時藍領收入保障是靠工會,是見樹不見林。宏觀一點應該說,當時的美國資方並不具有生產外移的選項,生產過程也比今日勞力密集,才有利於工會茁壯。

正因為台灣人沒有美國人那種幻想,所以都知道移出去的工作不會再回來了。就算回來,需要的知識或技能也一定比從前高一大截。這是為何台灣總在講產業升級與產業競爭力。類似用語在美媒卻很少出現。基本上,美媒跟美國政治人物一樣,只講jobs(工作機會)。

正因為美國人對製造業的想像還停留在過去,所以往往把製造業想得太美好。不像台灣,想到製造業就想到代工,就想到環境污染,毛利率超低,還有工程師在旺季必須賣肝,淡季要放無薪假,工作也沒保障,因為只要中國那邊產能過剩,台灣這邊就死一片。

作者認為富士康投資案的問題出在「招商補助大戰」(第19章)。但台灣人應該會想到許多作者沒想到的問題。以我們認知,如果可以做研發設計和品牌,誰想做代工?就算美國身為大國,製造能力必須維持某種水平好了,但可以選的項目那麼多,為什麼選面板?難道面板具有戰略重要性,還是美國具有什麼適合生產面版的競爭優勢?這些問題,無論在台灣、中國、韓國還是日本,在政府決定投入某一項目之前,都必須好好評估,但美國人好像不覺得需要。

書中指的騙局,指的是各州競相提供好處給企業,以及這種制度設計背後所形成的政商食物鏈。但這制度到底錯在哪裡,我們可能不見得會同意作者。作者認為政府根本不該給企業好處,但東亞製造業的成功經驗,多數都有賴政府獎勵措施,台灣半導體、韓國面板、中國太陽能板都是顯例。也許本書所描述的亂象,根源是美國特有的聯邦制?州與州之間競賽誰能給企業最多優惠,別說州政府那邊會被競標氣氛衝昏頭,企業這邊也容易被捧太高,以至於忘了我是誰。

後來,富士康在威斯康辛州創造的工作機會太少,拿不到多少優惠。偏偏依據合約,不管富士康要在當地從事多少生產,都必須付出龐大房地產稅,至少付20年。換句話說,沒人可說富士康有坑美國人的錢。但地方政府有為了富士康而債台高築卻是真的,錢是進了誰的口袋呢?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是這些人:協助政府徵收土地的房仲業者、協助政府發債的金融業者、受政府委託寫經濟影響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負責整地的營建包商。整本書最觸目驚心的,就是這些業者與地方官員之間的良好關係。

美國很難得有一個聯邦、州、郡、村每一級政府都牽涉到的失敗招商案,主角竟然是台商,還寫成一本書。如今赴太平洋對岸投資的台灣製造商,已比2017年多很多。台灣人從沒像現在這樣,需要掌握台美文化差異。光這點,就構成我們需要閱讀《富士坑》的一大理由。(書評由感電出版授權;編輯:楊子瑩)1140719

富士坑: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
富士坑: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
  • 作者| 勞倫斯・塔巴克(Lawrence Tabak)
  • 譯者|方佳馨
  • 出版社|感電出版
  • 出版日期|2025/07/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餘日仍有幸福 夏川草介史賓諾莎診療室凝視生命本質【專訪】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