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蝦藻類種原庫啟用 可望降低蝦苗進口依賴

(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屏東縣2日電)為強化台灣蝦類養殖產業種原保存與生物安全管理,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在屏東打造「東港蝦藻類種原庫」,今天正式啟用;未來可望降低蝦苗進口依賴,首批白蝦苗明年初即會釋出。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東港養殖研究中心主任吳豐成接受媒體聯訪表示,種原庫成立是台灣食品安全重要里程碑,保障蝦種類與品系不因進口受限中斷,並納入溫度與鹽度耐受度作為選種考量,以因應氣候變遷影響。目前已有初步培育成果,預計明年初即可釋出首批白蝦苗供業界養殖。
屏東漁業青年聯誼會蝦類組長詹永聖表示,台灣蝦類養殖長期依賴進口蝦苗,雖然價格高出10至15倍,不過國外生物防治部分較佳,蝦苗不帶病毒,可降低養殖過程風險,成長速度也較優異。如今東港種原庫成立,期待未來能減少依賴進口,降低成本與疾病風險。
水試所表示,種原庫強調整體生物安全防疫,將保存國內養殖經濟蝦類6到8種,及藻類16至20種,並將蝦類保種、繁殖、育成與育種4個階段,整合成一貫化優良蝦類種原選育流程,未來可望釋放優質SPF種蝦苗提供水產養殖業者,補足國內蝦類產業缺乏優質種原需求,強化蝦類產業競爭力。
水試所說明,種原庫1樓設置「蝦類種原區」,專責保存白蝦、草蝦、泰國蝦等重要經濟蝦種。該區採獨立艙間設計,從檢疫、育成、催熟、交配到孵化,每一階段均設置完全隔離養殖空間與路線,並配有專屬環控、進排水與維生系統,能有效杜絕外來病原入侵與交叉感染風險。
種原庫2樓設有「藻類種原區」,負責培育蝦苗初期必需微細藻類,如擬球藻、等鞭金藻、魏氏海鏈藻及牟氏角毛藻等,除可直接提供蝦苗本身攝食,也可作為後期餌料生物豐年蝦與輪蟲滋養食餌,透過建立充足、安全內部完整供應鏈,擺脫對品質不穩定外部餌料依賴,更提升種原庫自給能力與防疫成效,有效抵禦外來病害風險,確保優質蝦苗穩定生產。(編輯:謝雅竹)11410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