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車族語翻譯帶看診 鄭席家英:被需要感覺很幸福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1日電)從家庭主婦到就業站志工,鄭席家英8年前任屏東春日鄉幸福巴士隨車族語翻譯,陪同長者就醫,被需要的感覺成為另類幸福感,還曾登上教科書,即使將滿65歲,她仍活力滿滿喊退休要當志工。
為落實偏鄉交通平權,交通部及公路局自105年起透過公路公共運輸計畫積極推動幸福巴士,提供彈性預約與固定班次並行的幸福巴士服務,其中屏東縣春日鄉幸福巴士在105年12月28日通車、106年1月3日正式營運,目前共有5條路線,包括北三村線、南三村線、潮州生活線、東港生活線、浸水營古道線,滿足當地民眾就醫、就學及購物需求。
春日鄉境內大多是山地,共有6個村。春日鄉公所課員何桂英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提到,其中士文位於高海拔部落,交通相較其他村落較為不便,過去曾有2至3位中輟生,因家中無交通工具或家長需上班無法接送,影響其上學意願,在有了幸福巴士穩定接駁後,學生更願意上學。
幸福巴士載著春日鄉的民眾穿梭在部落與醫療院所、學校等地之間,而會說排灣族族語、64歲的鄭席家英,便是巴士上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成為長者就醫與醫生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樑。
鄭席家英大半人生中是平凡的家庭主婦,在兒孫長大後,擔任就業站志工,後來在96年成為公所約用人員,並在106年多了新身分,考量部落70、80歲長者大多不會講國語,她成為春日鄉幸福巴士隨車族語翻譯,更用熱情與耐心,贏得長者們的信任。
「有些長者即使有家人,仍會提前一天打電話給我,寧願我陪他們去看診。他們家人也會說,他就要妳帶他去看醫生。」她思考後道出這些日常中的小插曲,言談中更是藏不住那股被需要的幸福感。
在陪同長者就醫前,鄭席家英在幸福巴士上熟練地收好健保卡與復健單,安排看診順序、協助復健長者報到,她表示,如果當天人數多,會區分誰優先需要協助,誰可以先等候。
有些行動不便的民眾,也會請鄭席家英幫忙領處方箋的藥,儘管還要陪伴其他長者,鄭席家英秉持著服務的精神,盡可能去完成,「會問清楚、記下領藥的時間。」
有一次鄭席家英太忙碌,不小心把藥袋忘在醫院的椅子上,醫院還打電話通知她,她騎車回頭取回藥袋,不好意思地說:「年紀大了,真的比較容易忘記。」
擔任幸福巴士隨車族語翻譯的工作,為鄭席家英找到人生另一種價值,「因為在部落,大家都像一家人,現在為老人服務機會更多,真的很幸福、很有成就感。」
「我明年就要65歲了。」一談到可能要退休,就讓鄭席家英開始焦慮, 「我現在有點憂鬱,萬一明年退休,我的幸福巴士怎麼辦?」
不過,鄭席家英隨後笑著說,一定會回來當志工,成為幸福巴士永遠的志工,若有年輕人願意接手,也會傾囊相授,「族語一定要學,還有就是耐心與愛心,對待老人家的語氣一定要柔和。」
8年來擔任幸福巴士隨車族語翻譯,最讓鄭席家英驚喜莫過於某天兩位在高雄念書的外孫打電話給她,告訴她和幸福巴士的照片出現在課本裡,讓她直呼既感動又開心。
鄭席家英這些年帶著部落長者們就醫,憑藉著耐心和熱心服務的心,即使這段旅程一成不變,卻是充滿溫度,對她而言,那種被需要感覺,不僅讓她相當感動,更成為她服務的動力來源。(編輯:李亨山)11410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