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團盼校事會議回歸縣市 教長:學校處理較適當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2日電)教育部昨天預告校事會議相關修法,有教育團體建議回歸縣市處理。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天說,因涉及教學專業,留在校園比較適當。他並說,希望透過匿名不受理,避免無的放矢的檢舉。
教師團體呼籲政府正視「校園濫訴」問題,避免教師頻繁遭到檢舉,鄭英耀在立法院承諾年底前修法。教育部於本月21日正式預告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以下簡稱解聘辦法)及「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相關條文。
草案明定接獲檢舉後,校長應先邀集教師、家長、專家開會,確認是否受理;另也新增「輔佐人」機制,保障當事人接受訪談時的權益。
鄭英耀今天出席在台灣師範大學舉辦的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會前接受媒體聯訪重申,修法重點之一是設置「過濾」機制,確立校事會議要處理的只有「不適任教師」,不具名、無事證的投訴,將明定不處理。
鄭英耀表示,過去統計校事會議處理的案件中,有6、7成是不具名的投訴,造成校園內的紛紛擾擾、師生間的不信任,不利於友善校園或正常化的教學環境。
鄭英耀強調,修法後不受理匿名檢舉,就是希望回歸民主法制,教師如果有不當行為,還是可以依法投訴,「但不應躲在一個看不見的地方無的放矢,這對校園民主也是一種傷害。」
國教行動聯盟等團體近來建議,校事會議可改由縣市教育局處主導,這樣一來可以更有效率,且避免校長在過程中,承受來自各界的壓力。
鄭英耀表示,現行幼教不適任教師案件由縣市主導,是因幼兒園規模較小,且沒有像中小學一樣完善的教評會和考核機制。他認為涉及教學專業,中小學的案件,還是優先由學校人員在學校的環境裡處理,相對比較適當。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現行制度的問題在於把大小案都一律送進校事會議處理。修法後不處理匿名檢舉,並明定學校初步查證把關的流程,應可減少案量,避免教育人員疲於奔命。(編輯:李亨山)11411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韓國網紅「金針菇」領普發1萬 貼錢宣傳台灣[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400/20251121/2000x2174_wmky_20974443421386_20200806020600001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