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勝一號操演重啟「火力值」 戰場驗證邁向數據化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日電)陸軍「陸勝一號」操演落幕,相較前身「長字輩」演習,陸勝恢復「火力值」設定,讓演訓過程中各項裝備、載具的參數更為精確公正;另為因應用兵趨勢,明年陸勝二號操演,將規劃納入「無人機攻擊及反制」想定。
陸勝一號操演自10月25日起至31日實施,由甲軍(裝甲542旅)、乙軍(機步234旅)執行實際對抗攻防演練。過往「長」字輩聯兵旅對抗均為「空操」(例如舉槍瞄準目標),這次首度使用空包彈、煙幕彈以盡可能貼合戰場實況;另外,陸勝前身的長青、長勝、長泰等操演,是由各軍團輪流擔任統裁部,今年起統一由陸軍教準部擔任統裁部。
陸勝一號操演全程結合「交戰規則(ROE)、去中心化指管、小部隊任務式指揮、城鎮作戰、砲兵火力運用」,並將無人機運用、新式指管裝備、陣中6項要務、後勤支援能力等納入演練;期間由統裁部不斷下達「狀況」,讓旅級單位以指揮所為核心,聚焦戰術驗證實施無劇本演習以磨練臨機指令。
值得注意的是,陸勝一號操演也恢復「火力值」(不同武器、儎台有不同殺傷力及數值)設定,藉此讓訓練過程更客觀公正,並讓各項裝備、載具參數更完善,使指揮所在用兵及訓後回顧(AAR,After Action Review)更精確。
此外,在訓練上,陸勝也驗證各項載具作戰持續力,例如戰車、輪車等載具故障且超過律定時間內未修復,將被判定為「失去戰力」,以符合實戰情境;在因應用兵趨勢方面,明年陸勝二號規劃納入遭遇無人機攻擊及反制無人機的想定。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分析,陸勝一號是國軍地面部隊演習改革的重要一步,同時將裁判組交由更為專業的教準部,也納入空包彈、地空整體作戰等重要科目及作為,相信在未來歷次演習時將日趨完善。
蘇紫雲提到,「火力值」是對抗式演習或圖上兵推的基本判定要素,可想像成棒球選手的打擊率、防禦率;亦即,甲乙兩軍在接觸線時,裁判官可依雙方距離、兵力、裝備,推照火力表的對照值計算出可發揮的殺傷力,以利判定雙方的攻防勝負與進退。
蘇紫雲表示,陸軍現行已有「實兵模擬接戰系統」,將雷射偵測裝備配裝於官兵身上及載具,可即時得知受傷及擊殺狀況,有利事後檢討;但目前僅用於城鎮作戰訓練,建議可參考美國、韓國,將此套系統擴大至營級、旅級,並配賦於戰甲車上,讓未來的陸勝操演數據更為精準、擴大訓練成效。(編輯:林克倫)11411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習近平贈小米手機 李在明笑問:通訊是否安全[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WebCover/420/20251102/1639x1229_047854127294.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