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治水 經濟部擬建第二道堤防降低淹水風險
(中央社記者王承中台北19日電)經濟部次長賴建信今天表示,經濟部將辦理馬太鞍溪及花蓮溪水系系統性治理,短期治理優先加強馬太鞍溪及花蓮溪水系河道疏濬、清淤與土方清運;長期治理規劃設置堤防抵抗土石衝擊力,並興建第二道堤防暨緩衝區,有效降低洪水溢淹風險。
立法院財政、內政、經濟、交通、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天召開聯席會議,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中央政府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重建特別預算案」,邀請行政院主計長陳淑姿、財政部長莊翠雲、行政院工程會主委陳金德、內政部長劉世芳等相關部會首長列席備詢。
陳淑姿指出,為加速各項復原重建工作,行政院本切實合理及符合救災與復建需要的原則,並因應11月10日至12日鳳凰颱風於本條例災區範圍所致災損情形,統整相關機關經費需求,並經行政院會議審查後,歲出共編列新台幣270億元,預留後續額度30億元。
陳淑姿表示,民國114年度至119年度分別編列38億元、86億元、86億元、41億元、10億元及9億元。其中經濟部主管編列91億元,主要辦理馬太鞍溪及花蓮溪水系系統性治理、撥補台電辦理配電網防災韌性計畫,與台水辦理災區供水設備毀損修繕及強化供水韌性等。
賴建信報告指出,辦理馬太鞍溪及花蓮溪水系系統性治理,將攸關河川、排水通洪的相關治理措施納入災後復原與重建項目,包含水利設施災後搶修、搶險、復建工程、興建堤防、第二道防線、馬太鞍溪左右岸安全檢查、疏濬等工作。
賴建信表示,短期治理優先加強馬太鞍溪及花蓮溪水系河川、排水的河道疏濬、清淤與土方清運,順暢河道以利排洪,並辦理堤防復建及加高,強化堤防結構穩定性及增強抗洪能力,維護河防安全。
賴建信指出,長期治理以系統性治水角度,並考量高含沙水流等因素,推動相關治理工程,規劃設置堤防以抵抗土石衝擊力,並興建第二道堤防暨緩衝區,以因應未來極端氣候下發生超過百年防洪頻率高含沙水量時,有效降低洪水溢淹風險。
賴建信表示,另於馬太鞍溪橋上游河道放寬處,規劃設置囚砂區,以滯留洪流挾帶的砂石,減輕土砂下移至下游所造成土砂複合型災害風險。馬太鞍溪及花蓮溪水系系統性治理預期將可大幅減輕極端事件發生時的災害衝擊,提供居民多一層安全保障。(編輯:張良知)11411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