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投入1.25兆國防預算 顧立雄:強化攔截、無人化7大關鍵目標[影]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葉素萍、溫貴香台北26日電)總統賴清德宣布投入1兆2500億追加國防預算,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面對中共威脅,將在2026至2033年間藉此預算強化關鍵戰力,並聚焦「空中重層攔截網、指管與決策輔助、多層次削弱、遠程精準打擊、強化作戰韌性、提升軍備量能、國防帶動經濟效益」共7大目標。
賴總統上午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事後在總統府大禮堂舉行記者會,會上總統談話、國防部長顧立雄簡報、媒體提問。出席人員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等人。
賴總統宣布,為籌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的關鍵戰力,國防部已完成「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劃採購特別條例」及預算規劃,預計未來8年,也就是2026年至2033年,共投入新台幣1兆2500億元經費,邁向經濟、安全雙贏的先進防衛體系。
顧立雄簡報指出,中共襲擾樣態日趨多元,透過海岸小艇滲透、駭客攻擊、海纜破壞、無人機侵擾、公務船越界執法、聯合戰備警巡、對台針對性軍演等灰色地帶襲擾併軍事行動威懾,企圖威脅台灣的邊境安全、癱瘓基礎設施與軍事系統,並削弱對外通信、製造軍事消耗、侵蝕主權與製造低強度衝突並威脅國際航運、能源穩定及糧食安全。
顧立雄指出,中共去年迄今舉行「聯合利劍-2024A」系列演習、「海峽雷霆-2025A」演習,形塑環台包圍態勢,提高由訓轉演、由演轉戰風險,並改變威脅型態以壓縮台灣預警時間,相關的軍事擴張,例如艦隊遠海長航、航空母艦編隊、中俄聯合空中巡航等軍事行動,已將威脅擴張至第二島鏈,並挑戰國際社會既有規則,反而促印太地區民主國家產生警惕。
顧立雄舉例,韓國為此強化飛彈防禦系統,2026年增加國防預算8%;澳洲未來4年增加國防預算2100億元;美國強化軍事聯盟合作,2026年預算增至28兆元;日本強化無人機發展、西南諸島飛彈部署,並提升衛星偵照能力,2025年國防預算達戰後最高的1.91兆元;菲律賓擴充作戰艦艇數量,2025年增加國防預算10.3%;紐西蘭未來4年增加國防預算1600億元。
顧立雄強調,台灣位於第一島鏈樞紐,面對中共升高的威脅,必須快速整建聯合戰力,籌獲符合防衛作戰實需的武器裝備,因此除了透過逐年的公務預算使國軍具備基本不對稱戰力外,也透過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2022年至2026年)、及此次的「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特別預算」(2026年至2033年),完備多域拒止能力、建構多層次的防衛作戰體系。
顧立雄說明,「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特別預算」預算上限為1兆2500億元(暫匡),編列目的是爭取預算一次配賦,確保資源穩定集中、加速籌獲所需戰力,籌購項目包括精準火砲、遠程精準打擊飛彈、防空反彈道及反裝甲飛彈、無人載具及反制系統、強化作戰持續量能相關裝備、AI輔助與C5ISR系統、台美共同研發及裝備採購的裝備系統。
顧立雄說明7大目標,第1為「空中重層攔截網」(防空、反彈道飛彈),打造多層次、整合式防空系統,提升攔截率,並協同現有愛國者飛彈系統,提高攔截空層與擴大防護區域,並可攔截遠程變軌飛彈;第2為「指管與決策輔助」,包括指管通電網情監偵(C5ISR)升級及AI人工智慧戰場輔助情報決策模組。
第3為「多層次削弱」(精準火砲、反裝甲飛彈),結合現有各式火砲,遂行灘岸火殲及縱深作戰的精準火力支援任務,可精簡人力、打得遠及準,另外機動部署人攜及車載反裝甲飛彈,以高效穿甲能力擊毀戰甲車;第4為「遠程精準打擊」(精準飛彈及火箭),藉此反制敵遠程火力,並跨區火力增援,阻敵登島企圖;第5為「強化作戰韌性」(監偵無人機、攻擊無人機及艇、機動阻絕器材),藉由無人機遠距監偵提早預警,並透過無人載具即偵即打,縮短作戰反應時間,並快速布設強韌阻絕、節約人力,有效阻敵。
第6為「提升軍備量能」,並增加軍備產能與戰備彈藥囤儲,同時由台美共同研發及採購合作;第7為「國防帶動經濟效益」,此次特別預算投資,預估可望創造超過4000億產值,帶來9萬名以上的工作機會。
顧立雄最後強調,台灣站在第一島鏈與民主世界的前緣,面對霸權挑戰,台灣願意也必定會與友盟持續在各層面加強合作,國防部會以最嚴謹態度來編列及執行特別預算,於國會監督下持續捍衛家園。(編輯:翟思嘉)1141126
- 2025/11/26 13:38
- 2025/11/26 13:18
- 8年投入1.25兆國防預算 顧立雄:強化攔截、無人化7大關鍵目標[影]2025/11/26 13:15
- 2025/11/26 12:10
- 2025/11/26 12: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