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災民助災民 0403地震受災戶挽袖至花蓮光復鄉幫忙

2025/9/30 10:52(9/30 11: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鏟子超人」成了當地最美風景;其中更有0403地震受災戶號召志工團到災區幫忙。(宋育騰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巧璉傳真  114年9月30日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鏟子超人」成了當地最美風景;其中更有0403地震受災戶號召志工團到災區幫忙。(宋育騰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巧璉傳真 114年9月30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祈、林巧璉花蓮縣30日電)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鏟子超人」成了當地最美風景;其中更有0403地震受災戶號召志工團到災區幫忙,「大地震後我們收到無數幫助,今天輪到我們幫忙了。」

志工宋育騰過去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文創旅館「山月村」的員工,旅館在0403大地震後歇業;後來他與團隊在新城鄉開了風味餐廳「山下村 」,延續過去在山上的特色與精神。

「過去大地震後我們收到了無數來自各方的幫助,今天輪到我們幫忙了。」宋育騰告訴中央社記者,洪災後餐廳接到不少取消訂位的電話,有些人是災民,有些則是跑到災區當志工了,「我們也一直在想可以怎麼盡微薄之力。」

宋育騰說,花蓮大地震後獲得許多幫忙和祝福,許多餐廳客人都是過去旅館的老客戶,他們定期會到店裡光顧支持。決定出動幫忙後,他在過去旅館的群組詢問,未高調號召下共有20至30人參與。

宋育騰說,本來對於號召大家一起救災有些猶豫,擔心帶著夥伴冒險會有什麼差錯。但是店裡員工主動問,「我們這次連假可以休假去光復幫忙嗎?」因此發起這次的救災行動。

宋育騰說,一路上心情都很複雜,雖然對光復的印象不深,但當眼前的災後景象映入眼簾,任何正常人看到恐怕都會非常震驚。

宋育騰說,團隊到佛祖街一名農機具行老闆家協助清淤,淤泥約60公分厚,把原來凹陷的農作平台全部填滿,淤泥、石塊非常重,清了一整天只清了10多坪空間。

他說,農機具行老闆是店裡常客,常常從光復開1個多小時的車程到新城用餐,在臉書(Facebook)發現老闆是這次的受災戶,特別聯絡老闆,帶著員工跟家屬們去幫忙。

宋育騰表示,在清理過程中,看到農機具將近一半被淤泥埋著,雖然自己有建築工程背景,但因淤泥很黏且夾雜石頭、家具等,清理相當吃力。

他說,低頭挖土時腦海浮現一幕:「在災後淤泥的反光中,許多人正在為恢復而奮鬥。」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非常渺小,但幾千年來人類不斷嘗試與它共生、共存。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宋育騰也向光復災民喊話:「請大家加油,地震後我們也很努力站起來,相信你們也一定可以。」

此外,宋育騰說,過去這個連假湧入大量志工協助,但災清清淤比想像中困難很多,希望大家能持續協助光復,自己也會再找時間過去幫忙,盼光復能早日恢復往常生活。(編輯:黃世雅)1140930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鏟子超人」成了當地最美風景;其中更有0403地震受災戶號召志工團到災區幫忙。圖為佛祖街附近的農機具行,眾人協助將淤泥運出。(宋育騰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巧璉傳真  114年9月30日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鏟子超人」成了當地最美風景;其中更有0403地震受災戶號召志工團到災區幫忙。圖為佛祖街附近的農機具行,眾人協助將淤泥運出。(宋育騰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巧璉傳真 114年9月30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花蓮堰塞湖洪災18死6失聯 馬太鞍溪水成功改道、災區維持紅色警戒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