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駐中大使:高市不該撤回發言 再屈服難建對中戰略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27日專電)日本前駐中國大使垂秀夫近日表示,現在的中國眼裡只有美國,日本只是從屬位置,因此在台灣議題上,中國心想「日本這個小老弟憑什麼跳出來插手」,這就是中國的邏輯。他認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不該撤回「台灣有事」發言,日本若再屈服,將很難建立對中戰略。
「朝日電視台」日前針對高市早苗在國會答詢表示「假設台灣有事的最壞情況,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進行專題節目,邀請2020年至2023年擔任駐中大使的垂秀夫發表評論。
垂秀夫分析,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通話,台灣議題應該是核心之一。首先可以確定的是,習近平對於這項議題非常關心、親自具體與川普談論,也因此可以理解中國外交部相關人士為何如此強烈批評日本,因為這已經是習近平親自關切的問題。
中國外交部聲稱,習近平在川習通話時,表達中方在台灣議題的原則立場,「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重要組成部分」,「中美曾並肩抗擊法西斯和軍國主義,當前更應該共同維護好二戰勝利成果」。
垂秀夫表示,中國的說法是在轉移問題,援引「開羅宣言」、「波茲坦公告」,進行單方面解讀。
他表示,川普如果理解內容,應該反駁說「抱歉,美國的認知不同」,但川普大概沒有理解到那個程度,因此沒有表態。或是如同中方所說,只有附和一句「理解台灣議題對於中國的重要性」。
垂秀夫表示,暫且不論高市的發言是否合適,但她說「伴隨對方出動戰艦、行使武力,美軍出動防衛台灣」,日本才會進入存亡危機事態,這個脈絡十分清楚。也就是說「美國出動防衛」是前提。然而,習近平把問題轉移成「台灣回歸」、「美中共同捍衛戰後秩序」,更何況當時說的「中國」其實是「中華民國」,很明顯在代換說法。
他指出,類似情況過去也曾發生,1997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訪美,在珍珠港被擊沈的戰艦前說「美中曾是盟友」,也是代換說法,企圖用歷史敘事拉近與美國的關係。
垂秀夫分析,中國這次抗議異常強烈,因為以中國的說法,「台灣議題是核心中的核心,是絕對不能跨越的紅線。」
他表示,以習近平的觀點來看,他10月在韓國APEC與高市早苗會面,場面雖然不算太熱烈,但「簡單來說是基於善意、慈悲」才願意會面。然而會談不久後,高市就在X發布與台灣代表林信義的合照,再過一週就在國會說出「台灣有事」的發言。「從習近平主席的角度來看,等同於被踩在腳下。」
垂秀夫指出,目前的中國「眼裡只有美國」,「日本在美中關係裡是從屬關係」。「美國總統川普的外交屬於交易型,不會在台灣議題等方面挑釁中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會想,為什麼作為小老弟的日本要跳出來插手。這就是(說出斬首論的)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的思維邏輯」。
他表示,「連美國都沒有說話,日本卻率先越界。這讓中國覺得無法容忍」。向習近平提案舉行日中首腦會談的中國外交部「犯下大錯」,目前中國對於日本的批判已經進入異常狀態,「為了保護自己,他們正拼命打壓日本。」
至於未來發展,垂秀夫認為,如果高市撤回發言,中方會立刻退讓,但如果不撤回,「這件事還會繼續下去,何時落幕難以預料」。
對於高市是否該撤回發言,垂秀夫表示,「我認為最終該由首相自己決定。首相說出了這番發言,某個程度上她應該為此負責。但從我個人的立場,我認為絕對不能撤回。這關乎國家立場。」
他表示,日本近年屢次屈服於中國壓力,如果連高市首相也退讓,那麼日本未來10年、20年將很難建立對中戰略。「我只是個人、國民,不是首相,但我認為不應撤回。」
垂秀夫也指出,過去「戰略互惠關係」是個魔法詞彙,但如果一直依賴這個說法、缺乏真正戰略,就不能創造新局面,他認為日本現在必須重新構築對中戰略,重新思考走向。
他表示,在這過程中,日本必須與歐洲、印度、澳洲、ASEAN(東南亞國家協會)等建立多層次關係。例如,台灣前總統蔡英文以民間身分赴德國參加論壇,使德台關係迅速升溫。
他表示,「日本往往只關注日中關係,但這段關係目前處於困境。其他國家像是澳洲、韓國,過去曾遭受中國經濟脅迫,卻都挺過來了。日本為何挺不過?我認為這讓我們必須自問,是否有必要重新構築國家戰略。」(編輯:陳承功)1141127
- 2025/11/27 18:24
- 2025/11/27 17:27
- 2025/11/27 17:15
- 日前駐中大使:高市不該撤回發言 再屈服難建對中戰略2025/11/27 14:30
- 2025/11/27 12:22
- 2025/11/27 12:0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