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沒有看過《魔法阿媽》的人來說,要把阿媽賣掉,乍聽實在是有些莫名的想法,不過這一切都是其來有自。
《關公大戰外星人》是台灣首部災難特攝片,外星人原想入侵西門町,卻因新聞局審查未過,只能改到香港大戰。
影、視、歌三棲,加上版畫藝術家身份的旅日藝人翁倩玉,總讓人留下「優雅」形象,在18歲首次回台灣拍電影時卻留下了可愛的青澀反差,因不擅背中文台詞,一度要把台詞本吃下去。
在這個愈來愈少人讀書的高科技時代,未來誰的書架上還有一兩本「新潮文庫」,也許才是最新潮的事吧。
總統府前南廣場上,按了數百張、千張的快門,回頭仔細審視記憶卡裡所有影像,這張聚焦在體操協會成員背影,神態自若地面對群眾,身上的表演隊服在太陽下、色彩如此豔麗。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口,麥克風也是……
拍照可以隨興拍,可以用心拍,卡到好位置,決定的一瞬間,構圖、取景的條件選擇更多。在人手一機的年代,連小朋友都懂得卡個好位置!
是穿越還是走秀,是現實還是超自然?突然想起,這間博物館曾經有殭屍特展……
打破混舞廳的都是壞孩子的印象,這群跳霹靂舞的達人,一步一腳印用行動證明,跳舞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哲學,是一種用身體書寫歷史的行動藝術。
入行超過30年的資深舞者、教練B-Boy Choco劉志強,從在家中理髮廳地板灑痱子粉跳到國際舞台,他認為要讓別人尊重熱愛的文化、霹靂舞前,自己得先尊重。
24歲的 B-Boy Quake孫振是台灣競逐巴黎奧運霹靂舞的熱門人選,當體制外的自學生遇上自由奔放的霹靂舞,兩者迸出的火花,是永無止境的創意,還能替台灣爭光。
兩個愛鳥的人,年輕時常混在一起,他們經常共乘一輛機車,從永和騎到關渡,賞鳥,拍照或畫畫,有時再從關渡殺到宜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