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訊號 陸學者:美中關係企穩不會失控
(中央社記者廖文綺上海30日電)中國大陸學者信強今天說,川習會對美中關係起到「企穩」作用,表明協商可解決部分問題,美中關係不會走向失控局面。未來將繼續觀察美方是否落實談判成果,若雙方都有誠意推動關係改善,明年川普訪中機率高。
川習會今日在釜山舉行,中國商務部也公布先前在美中吉隆坡經貿磋商達成的多項成果,包括美對中24%關稅繼續暫停一年、美暫停造船業301調查措施一年,中國也將暫停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一年,以及暫停其他相應的反制措施。
對此,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最有意義的部分是美國答應降低10%「芬太尼關稅」,以及同意暫停「穿透性規則」一年。
「穿透性規則」為美國商務部9月29日宣布擴大實體清單,由一個或多個列入實體清單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將自動受到該清單的限制。日前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受訪時表示,這項規定若實施,中國將有成千上萬企業受影響。
信強認為,這次川習會對中美關係起到「企穩」的作用,兩國元首能會面本身就釋放出積極訊號,希望透過對話、溝通、談判來解決現存問題,而不是無限升級、報復,並且也透過行動達成實際成果,表明透過對話協商來解決部分問題是可行的。不像很多人認為的,美中勢必要打新冷戰,甚至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最後走向熱戰。
信強說,這次會面意味著雙方有能力管控矛盾和摩擦,不會走向失控局面,「對中美兩國而言,對全世界,其實都是個好消息,我相信全世界應該也都樂見。」
至於美中關係接下來的關鍵,信強認為,要看美國總統川普是否會在明年4月到訪中國,「如果兩國元首能夠在明年實現互訪,那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意味著兩國關係回暖。
他表示,目前還是要看會談成果的落實狀況,以及中美雙方是否「相向而行」,若是這半年內美方落實承諾,減少關稅,雙方互動也有誠意推動關係緩和改善的話,那麼明年4月川普訪中,「我覺得那是大概率事件」。
對於此次會議沒有解決的美中關係隱憂,信強指出,就目前釋出的資訊來看,此次會談沒有談到台灣與南海議題,「但是不談或者談得少,不代表沒有這個問題。」
他形容這些議題是「房間裡的大象」,中美兩國心裡都有數,若沒有妥善處理,可能引發軍事衝突,後果不是關稅戰可比的。(編輯:楊昇儒)11410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