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日關係惡化 普通人被政策綁架很無奈

2025/11/19 10:19(11/19 13:3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日本動畫片「鬼滅之刃:無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窩座再襲」全球票房創下日本影史紀錄。由於中日關係惡化,該片18日傳出在中國的排片量已經大減,未來是否提前下檔受到關注。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攝 114年11月19日
日本動畫片「鬼滅之刃:無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窩座再襲」全球票房創下日本影史紀錄。由於中日關係惡化,該片18日傳出在中國的排片量已經大減,未來是否提前下檔受到關注。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攝 114年11月19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駐上海特派員張淑伶/11月19日)中日關係緊張的當下,中國政府要求民眾勿赴日旅遊和留學,原本將上映的日本片全數撤檔,交流活動紛紛取消...。很多人好奇:普通民眾怎麼想?中國人口眾多,大城市和農村人、體制內和非體制內人士想的肯定都不同。但就記者觀察,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更多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他們不但對自己的權益受損敏感,對官方的政策更是冷眼觀察。接下來的問題變成:民眾怎麼想重要嗎?

「本來不想看『鬼滅之刃』的,現在不看不行了。」一位在北京的資深影迷說。他並不特別偏好動畫片,但電影院告訴他,這部片可能會提前下檔,這讓他只想抓住機會能看就看。哪怕後來又有影院拿到可放映的密鑰,「鬼滅之刃:無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窩座再襲」21日可以繼續上映,但「奇貨可居」的心理已經形成。這就和審查制度下,禁書更貴、更炙手可熱的道理是一樣的。

也有南京民眾向記者表達其擔憂和不滿。官方現在還只是呼籲不要赴日旅遊,但會不會變成像切斷赴台旅行一樣?這是他最擔心的。「不是沒有可能逼急了阻止我們普通人的旅行,不放簽證。做過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他的擔心有道理。共同社18日報導,已經有中國大型國有旅行社表示,自16日起暫停辦理赴日團體旅遊及自由行的業務,且停止代辦日本簽證。

在觀光和電影進口上「卡」日本,這位民眾的看法是,本來應當由政府高層在外交去解決的事情,但是「因為沒有正當性,所以必須靠廣大人民群眾」。而一般人生活在這樣的國家很沒有希望感,「喜歡什麼、嚮往什麼,就被卡什麼,老百姓就是工具」。

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關於「台灣有事」言論引發的風波正在擴大。任何的經貿打擊措施,受傷的不會只有一方。不讓日片上映,對中國的片商及影院收入也有影響,但比起國家或領導人的面子,這些算得上什麼呢?與此同時,中國官方還會把「人民」抬了出來,為執政者的政策背書。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13日召見日本駐中國大使金杉憲治時說,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破壞中日關係政治基礎並傷害中國人民感情,「14億中國人民對此絕不答應」。

有網友不無戲謔的感嘆:「國家又想起我了。」

中國電影報17日報導也說,「鬼滅之刃無限城篇」初期雖有票房佳績,但是,「隨著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發表錯誤言論,立即引發廣大中國觀眾的強烈不滿」,票房迅速下滑。

對於「被代表」,多數中國人可能已經習慣了,同時也很無奈。中國有人民銀行,有人民幣,有人民解放軍,各地政府稱為人民政府,很多城市都有人民公園,但是,誰是人民?誰能代表人民?

不久前,民營的「人民咖啡館」還被官媒強烈批評為行銷無底線,稱「人民」一詞具有強烈的公共屬性和政治內涵,作為商業咖啡館的標識不妥。很顯然,人民不能擅自使用「人民」詞彙。

在中國,作為集體的「人民」一詞似乎鏗鏘有力,作為個人,各種權益保障卻十分不足,網上每天都有人訴說自己遭遇的各種欺壓或司法不公、政治打壓。需要的時候,人民就是官方口徑下正氣凜然、不容置辯的最好理由;不被需要的時候,人們會用「螻蟻」描述自己粗糙甚至卑微、無法掌握自身命運的生活。

中國這一波反日操作,背景是今年為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80週年,官方緊咬這是日本首相首次在正式場合提到「台灣有事」的情況,也是首次將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與台灣相關聯。中方透過官媒對日本政府乃至於對高市早苗個人持續攻擊,而且言詞粗鄙,譬如「什麼樣的毒土,長什麼樣的毒『苗』」,「倘若高市早苗死不悔改、執意一條路走到黑,必將遭受到迎頭痛擊,必將把日本推向萬劫不復境地」等等。

官方引導輿論的痕跡很明顯。這些鋪天蓋地的報導和評論,很容易讓人以為這就是當下中國最重要的新聞,彷彿全民都準備好一起同仇敵愾。而在稍早,發生於10月份的中國家庭教會「錫安教會」20餘名牧師和教會領袖被抓捕的消息,驚動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發聲明譴責並要求放人,中國媒體則是隻字未提。

在資訊社會與網路時代,中國是一個讓你覺得「眼前東西越多,就有越多東西被隱藏」的地方。那不是普通的資訊焦慮,普通人即使再怎麼努力追趕資訊,也很難走出被資訊過濾過的大網。

中國人出國旅遊和留學的權利,經常成為自己政府對外關係的籌碼。但多數人其實不願意被政策綁架,也不想被情緒勒索,在中日關係進一步惡化前,他們不希望打亂既有的相關安排,更不願盲目為這類政策唱讚歌。(編輯:陳鎧妤)11411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薛瑞福美國國會抨擊薛劍提斬首:絕無任公職資格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