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旅越台僑搭建交流橋樑 寫書盼破除刻板呈現新越南

2025/9/20 07:35(9/20 07: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旅越台僑張瑜倫為教育部華語教師,10年前和夥伴於河內開設非凡教育中心,推廣台灣華語及正體字。近日她與劉俐書寫新書「你還不認識的新越南」,盼呈現不一樣的越南,以及其文化脈絡。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攝114年9月20日
旅越台僑張瑜倫為教育部華語教師,10年前和夥伴於河內開設非凡教育中心,推廣台灣華語及正體字。近日她與劉俐書寫新書「你還不認識的新越南」,盼呈現不一樣的越南,以及其文化脈絡。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攝114年9月20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20日專電)台越往來緊密,然部分台灣人仍對越南帶有刻板印象。多位旅越台僑努力搭建台越友好橋樑,介紹越南的新興樣貌。「點點越南」創立者張瑜倫告訴中央社,越南人非常喜愛台灣,也盼台灣人更了解這個國度。

台越交流頻繁,台灣土地上也有許多越南人辛勤勞動學習的身影。越南近年快速發展,但台灣人對於越南的理解,有時仍停留在過去的想像。

有鑑於此,定居越南近20年的台灣人張瑜倫與夥伴劉俐自2012年設立網站「點點越南」,分享在越台人的觀察與體會,並於近日出版「你還不認識的新越南」,就如書名副標所寫,是「一個華麗變身的年輕國家」,盼作為台灣認識越南不同樣貌的媒介。

張瑜倫在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許多人提到越南就仍只想到越戰、河粉、斗笠、奧黛,甚至常會收到「越南是否母系社會」等問題。

更有部分台灣人講到越南,就想到逃逸移工,「但更多越南人在台灣做了很棒的事,不應該因為小部分人而對整個群體貼標籤」,張瑜倫說。

同一時間,越南也在日新月異,改變的速度大過台灣在內許多國家。「他們是跳躍性成長,2007年我剛到越南,和現在已經是『判若兩國』。當時機場旁還都是農地,市中心也都是平房」。

「越南正在起飛,在用很新的面貌面對大家」,因此她們在書中介紹台灣讀者可能不認識的新越南。除了介紹現代化的新越南,更想讓讀者理解其背後的文化脈絡,盼透過瞭解異國文化進行換位思考。

書中以生活日常、傳統和潮流美食、越式美學和創新、年輕世代的復古與流行、越南人際關係界線等角度切入,帶領讀者窺見不一樣的「新越南」。

例如開篇介紹的越南最大集團、包山包海的Vingroup帝國,能讓台灣人知道越南也有自己蓬勃發展的產業,旗下製造的電動計程車,甚至已經出口至菲律賓和印尼。

中文在越南是第二大外語,身為教育部外派華語教師的張瑜倫10年前便和兩位夥伴共同於河內開設非凡教育中心,教導當地人說華語並推廣正體字,為僑委會僑校機構。

近年台越往來密集,許多旅越台人也努力學習越南語,教育中心便新增越南語課程。從一開始零星學生,披荊斬棘到現在擁有20多位教師,一路見證了台灣社群在越南站穩腳跟,成了真正的台越溝通橋樑。

講到台灣在越南的觀感,張瑜倫笑著表示,台灣人在越南評價跟形象向來非常好,台灣跟越南的關係非常緊密,太多人去台灣留學或工作,或是有親友去過台灣。

此外,台灣的教育品質高、英文通,預算較歐美低,也是現在越南學子優先考慮留學的目的地。

「越南人跟中國打了幾千年的交道,如今在東海還有領土糾紛,很清楚知道台灣人和中國人的差別」。

她指出,這幾年最大的轉變,是到台灣旅行的越南人大幅增加,尤其是中產階級,台灣觀光成了越南社群媒體上的熱門選項。「不同階級的越南人都開始認識台灣,對台灣有不一樣的想法」。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最後張瑜倫說,每個國家的發展進程都是不一樣的,各有其文化背景,即使做同一件事,也會走出不同的路。

「越南正急起直追,且受益於人口紅利,到處都是孩童,是個充滿生氣的國家,未來發展指日可待,希望台灣讀者看到這樣不同面貌的越南」。(編輯:陳承功)1140920

旅越台僑張瑜倫(左)與夥伴劉俐(右)10年多前成立社群媒體網站「點點越南」,介紹越南常年不輟。兩人在一家河內古街老式咖啡廳合影。(張瑜倫提供)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傳真114年9月20日
旅越台僑張瑜倫(左)與夥伴劉俐(右)10年多前成立社群媒體網站「點點越南」,介紹越南常年不輟。兩人在一家河內古街老式咖啡廳合影。(張瑜倫提供)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傳真114年9月20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