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崇凱「新寶島」西譯本面世 馬德里首場講座爆滿
(中央社記者胡家綺馬德里19日專電)以台灣和古巴人民大交換的虛構情節為背景的小說「新寶島」西文譯本近日面世,作家黃崇凱受邀赴西宣傳,今天在馬德里知名大學文學院舉辦首場新書講座,滿座學生迴響熱烈。
台灣作家黃崇凱的小說「新寶島」在2024年獲得文化部外譯補助,由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東亞研究系教授馬里奧博士(Mario Santander Oliván)翻譯成西班牙文,西譯書名為El Intercambio de Formosa(福爾摩沙大交換),經西班牙「迷宮筆記出版社」(Editorial Cuadernos del Laberinto)於本月出版。
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與迷宮筆記出版社攜手合作,邀請黃崇凱赴西班牙出席19日至25日舉辦的4場新書巡迴講座,地點橫跨馬德里與鄰近城鎮的文學與文化重鎮。
首場新書講座活動於今天在「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文學院演講廳舉行,由東亞研究系主任馬康淑博士(Consuelo Marco Martínez)主持,在駐西班牙副代表張自信和迷宮筆記出版社負責人阿列斯(Alicia Arés)致詞後,黃崇凱向年輕學子導讀新書,譯者馬里奧擔任口譯。
黃崇凱以「台灣人對西班牙的印象」開場,他播放台灣歌后蔡依林代表作「馬德里不思議」MV讓西班牙大學生猜拍攝背景,當揭曉拍攝地點其實在匈牙利小鎮時,他幽默指出「這就是台灣人對西班牙的錯誤印象」。
黃崇凱表示,對許多台灣人來說,西班牙有好吃的食物、厲害的運動員、難懂的藝術家,對於寫作的人如他來說,當然還有重要的文學家如世界名著「唐吉軻德」作者—西班牙文學巨匠「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引起學生共鳴。
黃崇凱接著介紹,西班牙帝國曾在1626年至1642年之間殖民統治北台灣,同期間古巴也為西班牙的殖民地,2座島嶼因西班牙而連結起一段共同的命運。
有學生問到,被西班牙殖民的拉丁美洲國家不只一個,為什麼選擇古巴作為小說中與台灣人交換生活所在的國家?黃崇凱表示,古巴和台灣地理上都處於副熱帶、都種植甘蔗、都產糖、國球都是棒球;此外,2個島國的地緣政治處境彷彿「鏡像」,古巴是共產主義小國,處在資本主義大國美國邊緣;而台灣是個資本主義小國,旁邊有共產主義大國中國虎視眈眈。
馬康淑博士為講座做結論時,指出閱讀「新寶島」除了享受文學外,還可深度認識台灣獨特文化,包括傳統中國文化、日文與美國文化,及西班牙與荷蘭殖民歷史影響,進而理解台灣複雜的政治社會脈絡,反思身分認同與多元文化主義,她並鼓勵學生們到台灣旅行和學習。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學生們發問踴躍,除了表達對台灣文化的濃厚興趣,結束後更熱烈購書,許多書迷現場排起隊來要求黃崇凱簽書。
黃崇凱是1981年出生的雲林人,台大歷史所畢業,曾任職雜誌及出版編輯,著有「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黃色小說」及「文藝春秋」等小說,曾獲吳濁流文學獎等多項文學獎項。「新寶島」由春山出版社於2021年出版,同年獲得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及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
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長張祐瑄告訴中央社,在這場講座後,黃崇凱還將踏足西班牙3處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名錄的重要地點繼續新書宣傳行程,包括位在埃納雷斯堡(Alcala de Henares)的「塞萬提斯故居博物館」(Museo Casa Natal de Cervantes)、馬德里麗池公園(Parque de El Retiro)的公共圖書館及阿維拉(Ávila)的主教宮殿,拓展台灣文學與西語文學界的交流對話。(編輯:張芷瑄)11411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