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電連14年入選DJSI 把永續變信仰成就新事業

(中央社記者曾仁凱台北2日電)節能減碳指標企業台達電不只是台灣各永續獎項的常勝軍,更自2011年至2024年,已連續14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DJSI),並累積7年榮獲整體成績的全球電子設備與零組件產業最高分。
全球首屈一指的道瓊永續評比「道瓊最佳類別指數」(Dow Jones Best-in-Class Indices,DJBIC)原名道瓊永續指數(DJSI),由美國道瓊公司與瑞士永續資產管理公司Robeco SAM合作推出,是全球第1個永續投資指標,2025年更名為DJBIC。
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介紹,DJBIC一直被視為永續評比界的第1名,在於其不斷與時俱進,呼應國際法規變化,許多評比項目會不斷調整,並且引領潮流,讓企業知道接下來可以往哪些方向努力。
台達電透過永續評比 為公司做健檢
周志宏接受中央社獨家專訪,他強調,台達電參與DJBIC評比「不是去比賽,而是做健檢」,用國際的標準幫公司做健檢,才知道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
台達電是台灣著名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標竿企業,長期投入永續相關議題;而這一切,要回溯到20年前。
周志宏回憶指出,大約2004年,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看了美國學者霍肯(Paul Hawken)的著作「自然資本論」,內容提到森林、空氣、水等自然界所提供的資源和服務,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資本,應納入經濟體系並妥善管理,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成為台達電投入永續的最初啟蒙。
鄭崇華進口台灣首輛油電車 為綠色節能觀念扎根
隨後,鄭崇華於2005年從國外進口台灣第1輛油電混合車Prius II,以實際行動教育員工綠色節能的觀念。2006年,台達電在台南蓋了全台第1座綠色廠辦,之後台達電所蓋的每1座廠辦全部都是綠建築,累積至今已在全球興建35座綠色廠辦。周志宏認為,「永續已成為台達電的信仰」。
台達電在永續發展方面走在全球尖端,早在2014年就開始推動企業「內部碳定價」,相較於歐盟的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或台灣的碳費制度預計2026年實施或收費,台達電足足早了10年以上。
內部碳定價制度 讓集團企業全面動起來
周志宏介紹,台達電早從2014年就嘗試導入內部碳定價機制,起初從最大生產基地中國廠開始,每噸碳定價人民幣20元(約新台幣85元);台達電集團2017年在全球全面實施內部碳定價,每噸碳價格提升到50美元,2021年再進一步上調到每噸碳300美元(約新台幣9060元)至今。
台達電的內部碳價,相較於目前歐盟碳排放權期貨價格(EUA)約每噸80歐元(約新台幣2850元)高出許多;比起台灣碳費初期一般費率設定在每噸新台幣300元,更是超出近30倍。
台達電的內部碳定價不僅發展得早,且定價遠高於國際行情,就是希望以最嚴苛的標準自我要求。
最近面對關稅、匯率等諸多挑戰,產業界近日出現不少雜音,希望政府暫緩碳費徵收。周志宏認為,「碳有價時代」來臨,已無法躲避,不管收多少,「碳定價趕快做就對了!」做下去大家才有成本概念,知道哪裡該省,哪裡可以節能減碳。
周志宏分享,根據台達電實施內部碳定價的經驗,每年收到的內部碳費基金高達新台幣數十億元,而台達電董事長鄭平已下令「收到的錢希望全部花掉」。
因為收取碳費只是手段,目的是希望能真正達到節能減碳效果。因此台達電把收到的內部碳費基金,投資運用在能資源管理、低碳創新、再生能源開發等方面,助力推廣減碳行動,形成企業減碳的正向循環。
台達電甚至將ESG績效與高階主管薪酬掛鉤,以董事長為例,高達50%的薪酬連動ESG績效,執行長、營運長等高階經理人的薪酬,也有20%連動當年度ESG績效指標。
永續是投資未來 從做中學不斷累積經驗
周志宏強調,「永續,就是投資未來」。每次談永續,大家直覺想到成本增加,如節能減碳初期要投入各種投資,例如換LED燈具,成本比較高;但在長尾效應下,節能減碳的效益不只當年度發生,會延續下去。根據台達電的經驗,許多投資3到5年就可以回本。
「既然談永續,就要看未來,不能只看眼前。」周志宏笑稱,台達電投入永續是「有心插柳柳成蔭」,以當初鄭崇華進口油電混合車為例,讓大家有機會早點認識新能源車,為後來台達電跨入電動車市場舖路;蓋綠建築,台達電也是不斷從做中學、積累經驗,成就今天台達電旗下的樓宇自動化事業。
觀察台達電2025年上半年財報,旗下4大事業範疇,自動車與交通、樓宇自動化就占其中2項,分別占營收比重13%和11%。台達電投入永續,最後化為商機,成就一門新事業。(編輯:張良知)11410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