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AI不會泡沫 未來10年進入超級循環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6日電)鴻海輪值執行長楊秋瑾今天表示,人工智慧(AI)不會泡沫、是真正的產業革命,未來10年,全球AI產業正在進入超級循環。她指出,鴻海集團持續打造「創世紀專案」,預估集團在2026年目標,在全球燈塔工廠數超過100座。
楊秋瑾受邀參加經濟日報舉辦AI智慧應用新革命論壇,她表示,人工智慧(AI)是人類科技文明的轉折點,AI不僅是工具、也不會泡沫,更不是一時熱潮,是真正的產業革命與結構性改變。
楊秋瑾引述數據指出,全球雲端服務供應商(CSP)資本支出超過6000億美元,今年在AI資料中心投資規模超過4400億美元。
楊秋瑾表示,鴻海集團規劃在台灣布建27MW的GB300資料中心,投資規模達14億美元。她表示,這個投資還不夠多,因為算力需求不僅正改變AI資料中心硬體,也會改變包括能源結構和打造新的商業模式。
楊秋瑾引述參與鴻海科技日的主要大廠談話指出,未來AI硬體設備不夠用,鴻海集團持續與輝達(NVIDIA)合作算力中心、共同打造AI工廠、布局機器人平台;鴻海也與輝達、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以及Uber,共同推動自駕計程車(Robotaxi)服務。
她表示,AI革命不是想像,是算力、大腦、行動能力3件事同時成熟的趨勢,未來10年,全球AI產業正在進入由模型驅動、應用爆發、硬體基礎建設升級的超級循環。
楊秋瑾以鴻海集團為例,在硬體垂直整合,鴻海掌握全球AI伺服器市場出貨量40%,從繪圖處理器(GPU)模組、伺服器、到整櫃組裝、電源管理與水冷散熱方案,鴻海均可在全球交付。
在全球布局,楊秋瑾指出,鴻海在多個國家建構數據中心產業鏈,與多個城市打造生成式AI(Gen-AI)為基礎的智慧城市,鴻海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布建233個廠區與辦公室。
在企業治理應用,她表示,鴻海正打造全集團員工的Everyday AI,用AI提升員工工作效率;鴻海也以生成式AI為基礎,進一步布局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3大平台,並打造FoxBrain大型語言模型,建立高雄超級運算中心。
展望台灣在全球AI產業發展優勢,楊秋瑾引述數據指出,台灣全球AI伺服器生產組裝代工占比90%,台灣在全球先進製程產能占比達68%,涵蓋半導體、伺服器到各式AI終端設備,台灣在科技業具備製造整合能力,台灣是全球AI產業最可信賴的夥伴,台灣持續與全球開放合作,共創共榮生態系。(編輯:蘇志宗)1141126
- 2025/11/26 13:05
- 鴻海:AI不會泡沫 未來10年進入超級循環2025/11/26 12:58
- 2025/11/26 12:53
- 2025/11/26 12:4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