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南部強降雨3原因導致 高雄近一週已累積2205毫米

2025/8/3 11:54(8/4 12:4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上午11時50分雷達回波圖。(圖取自氣象署網頁cwa.gov.tw)
上午11時50分雷達回波圖。(圖取自氣象署網頁cwa.gov.tw)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3日電)氣象署表示,自7月28日啟動較劇烈豪雨作業至今,高雄桃源區累積雨量已達2205毫米,而中南部這波強降雨成因是西南氣流從海面傳入對流、不穩定的空氣在陸面造成對流,以及西南風造成的地形強降雨。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朱美霖今天在記者會中說明,氣象署7月28日啟動較大規模或較劇烈豪雨作業,整體來說,台灣從7月下旬起都在大低壓帶環境,另有2個颱風形成,再加上大低壓帶一直在台灣上空,大氣環境配置變化不大,因此持續有西南風帶來豐沛水氣。

朱美霖指出,台灣附近一直到日本南側受大低壓帶影響時間偏長,由於持續受到西南氣流或西南風影響,降雨高峰第1波是7月28日至31日,第2波是8月2日至今天,不過8月1日的西南風強度也接近西南氣流等級。

朱美霖說明,這段期間降雨有3大成因。第1,西南氣流在海面上發展的對流,一波波移往陸地,澎湖、台灣西半部陸地受影響;第2,西南風帶來不穩定的空氣,在陸面發展成對流,造成一波波雨勢;第3,西南風與台灣各山脈造成的地形強降雨,雲嘉、南部山區雨勢大且明顯。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朱美霖表示,統計自7月28日至今天上午9時,這段期間強降雨時間偏長,累積雨量以雲嘉南、高屏最為顯著,高雄市桃源區2205毫米、屏東縣三地門鄉2060.5毫米、台南市南化區1833毫米、嘉義縣阿里山1688毫米、雲林縣草嶺村1025毫米。

根據氣象署統計,2009年颱風莫拉克影響期間,自當年8月5日至10日,累積雨量以嘉義阿里山3060毫米最多,其次是屏東縣三地門鄉2910毫米;高雄市則以桃源區2823毫米最多。(編輯:張雅淨)11408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西南氣流5日才減弱 中南部持續豪雨、大台北防午後大雷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