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憂鬱治療無效檢測揭PTSD 常春藤學子重啟人生路

2025/9/15 15:24(9/15 16: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全台約200萬人因情緒疾病就醫,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教授尼庫勒斯古(Alexander Niculescu)(左)與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精神學科特聘教授楊延光(右)分享最新檢驗技術。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4年9月15日
全台約200萬人因情緒疾病就醫,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教授尼庫勒斯古(Alexander Niculescu)(左)與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精神學科特聘教授楊延光(右)分享最新檢驗技術。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4年9月1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5日電)看似人生勝利組,未必一帆風順,一名常春藤名校生長期因精神狀況所苦,憂鬱治療無效,檢測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改變療程獲得改善,變得積極上進,立志當精神科醫師。

「透過基因檢測達到精準用藥,這對精神醫學來說,這條路仍在開發、摸索中。」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精神學科特聘教授楊延光今天在一項活動中表示,大部分精神科醫師憑藉著以往治療經驗,精神醫學領域在精準醫療上迄今發展步伐緩慢,仍處於傳統的「症狀指標」。

精神醫學領域診斷困難,並不是只發生在台灣,美國也有類似狀況,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教授暨精準精神醫學中心主任尼庫勒斯古(Alexander B. Niculescu)提到,曾遇過一名就讀常春藤名校的學生,父母是典型虎爸虎媽,長期以來,學生精神狀況一直不佳。

雖然個案接受憂鬱症的治療,卻始終未見明顯改善,後來轉學至一般的專科學校。幸好接受完整檢測,才發現其實是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醫療團隊調整治療策略,停止使用以往針對憂鬱症的藥物,只保留少量抗憂鬱劑量,並改以專門針對PTSD的治療方式。

尼庫勒斯古說,這案結果療效顯著,病況明顯改善,也變得更積極上進,未來立志成為精神科醫師,幫助有相似經歷的人。這樣的個案故事顯示,若能透過檢測,客觀地了解患者的狀態及未來的風險,並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將可大幅提升治療效果。

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憂鬱症盛行率為8.9%,全台近200萬人具有憂鬱傾向,重度憂鬱症患者占5.2%,人數約12萬多人。楊延光說,臨床上會發現,某些藥物適用某些患者,對於其他患者則治療效果有限,一般在用藥在2到4週後仍不見任何改善,醫師才會評估加重劑量或考慮換藥。

許多患者承受「試藥、換藥」的考驗及煎熬,對於基因篩檢在神經醫學領域的運用,楊延光寄以厚望,認為可達到3大目標,首先是協助精神科醫師精準用藥,現有第一線抗憂鬱症藥物約近10種,基因篩檢報告可做為醫師開立藥物的重要參考依據。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再者,是掌握病友自殺風險,楊延光說,憂鬱症患者為自殺高風險族群,透過血液篩檢白血球基因,可以精準預測病友心理韌性高低,如果自殺指數偏高,即可提高藥物劑量,或是緊急安排住院。

確診憂鬱症類型,楊延光表示,在瞭解神經傳導物質分布狀況,可以進一步確診病友為單純憂鬱症,或是較複雜的雙極性疾患,也就是躁鬱症,甚至是其他精神疾病。甚至可能可作為未來定期健康檢查的一部分,幫助評估患者的心理健康及預防任何未來困擾。(編輯:管中維)11409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