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血糖防失智 中醫傳授按摩穴位輔助糖尿病保健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5日電)近半數失智症可透過控制危險因子預防或延緩,穩定血糖是其中關鍵,中醫師傳授按摩三陰交、足三里及太溪穴位,輔助糖尿病保健,建議固定於每天早晚進行,仍需規律藥物治療。
根據衛福部調查,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近8%。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林舜穀今天以文字向媒體說明,臨床觀察到糖尿病患者較早出現健忘、專注力下降以及處理複雜事情的困難,這些都是大腦退化的早期警訊。
穩定血糖是保護大腦、降低失智重要關鍵。林舜穀提供民眾按摩穴位輔助糖尿病保健方法,第1個是按摩「三陰交」,位在小腿內側,內踝尖(腳內側凸起的骨頭)往上約4橫指,脛骨內側後方的凹陷處;取穴方法是找到內踝尖,向上量4個手指寬,摸到小腿骨內側邊緣後方的凹陷。
林舜穀指出,三陰交是肝、脾、腎三經交會穴,能調節脾胃運化、改善血液循環與水液代謝,對血糖控制有輔助調整作用;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感覺酸脹即可,每次2至3分鐘,每天1至2次。
第2個建議按摩穴位是「足三里」,林舜穀說明,足三里能健脾和胃、增強免疫與消化功能,幫助調節能量代謝,對糖尿病患者的疲倦、消化不良及血糖平衡具有保健作用。
足三里的位置在膝蓋骨下緣外側,向下約4橫指,在脛骨外側邊緣旁的凹陷處。林舜穀表示,取穴方法是先找到膝蓋外下方,再往下約4指寬,按壓時感到明顯痠脹處即是;按摩方法以拇指或掌根按揉,可做小圈推揉或點按,每次3至5分鐘,每天1次。
第3個建議按摩穴位則是「太溪」,位於足內踝後方與腳跟筋腱之間的凹陷處。林舜穀表示,取穴方法是腳自然平放時,摸到內踝骨後下方與跟腱之間的凹縫,就是太溪穴;按摩方法以拇指輕壓或持續點揉,力度以舒適為主,每次2至3分鐘,每天1至2次。
林舜穀指出,太溪為腎經要穴,按摩效果是滋補腎氣、促進水液代謝與內分泌調節,對於糖尿病常見的口渴、多尿、乏力等症狀具有輔助調理效果。
林舜穀表示,按摩建議固定於每天早晚進行,以建立保健習慣,力度以「酸脹舒適」為宜,避免過度用力。按摩僅作日常保健,仍需遵循醫師處方與規律藥物治療。(編輯:張雅淨)11409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