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看懂諾貝爾醫學獎 調節性T細胞讓免疫系統「煞車」改寫治療版圖

2025/10/6 21:11(10/6 21:2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諾貝爾醫學獎3位得主發現免疫系統的調節性T細胞,促進多項具潛力的醫學治療方式發展。(圖取自x.com/NobelPrize)
諾貝爾醫學獎3位得主發現免疫系統的調節性T細胞,促進多項具潛力的醫學治療方式發展。(圖取自x.com/NobelPrize)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6日電)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他們發現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這套「煞車」系統為自體免疫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及癌症等治療開啟新門,已上百臨床試驗進行中。

2025年諾貝爾醫學獎今天揭曉,由美國學者布朗柯(Mary E. Brunkow)和藍斯德爾(Fred Ramsdell)以及日本免疫學家坂口志文共享殊榮。

2025諾貝爾醫學獎揭曉,美國學者布朗柯(投影幕左起)、藍斯德爾以及日本免疫學家坂口志文共享殊榮。(Claudio Bresciani/TT News Agency via 美聯社)
2025諾貝爾醫學獎揭曉,美國學者布朗柯(投影幕左起)、藍斯德爾以及日本免疫學家坂口志文共享殊榮。(Claudio Bresciani/TT News Agency via 美聯社)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斯婷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線上記者會說,過去學界傾向免疫反應越強越好,較關注「正向調節」,坂口志文的研究首次指出了「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在免疫系統中的關鍵角色,開啟了對免疫「負向調節」的全新認識。

這項研究給了學界一記當頭棒喝,免疫系統不僅需要「油門」,也需要「煞車」。陳斯婷說,透過正向與負向調節之間取得平衡,免疫系統的恆定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這一發現對於臨床醫學具有深遠意義,特別是在自體免疫疾病、癌症免疫療法及器官移植等領域。

在坂口志文的「調節性T細胞」研究之後,布朗柯和藍斯德爾則進一步發現了關鍵基因Foxp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徐嘉琳指出,如果將調節性T細胞比喻為一個樂團,Foxp3就是「指揮家」,必須正確指揮各部門,整個免疫系統才能協調運作、合奏出健康的旋律。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徐嘉琳說,免疫系統在非常多疾病中扮演關鍵角色,除了自體免疫疾病、器官移植,還包括老化、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及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相關疾病,甚至是癌症免疫治療。全球目前已有超過200項相關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台灣也有許多生技公司投入,前景十分可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陳念榮說,免疫學與現代醫學的關聯極為密切。從近年疫苗研發、感染症控制到癌症治療,國內外學界開始深入探討免疫系統與其他系統間的互動,如神經系統如何影響免疫反應強度、腸道菌叢與免疫調節的關係等,未來發展潛力無窮。(編輯:管中維)1141006

影片來源:Nobel Prize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坂口志文奪諾貝爾醫學獎 石破茂致電聊戰勝癌症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