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免疫研究挺過質疑獲諾貝爾醫學獎 坂口志文私下很「哈台」

2025/10/6 20:47(10/6 21:4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日本免疫學家坂口志文獲得諾貝爾醫學獎,6日在大阪大學召開記者會時展現笑容。(共同社)
日本免疫學家坂口志文獲得諾貝爾醫學獎,6日在大阪大學召開記者會時展現笑容。(共同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6日電)調節性T細胞相關研究獲今年諾貝爾醫學獎,被稱為免疫煞車系統的新發現,其實是一場挺過學界造假醜聞的逆風豪賭;台灣學者分享日籍得主坂口志文嚴謹卻和善一面,甚至私下很「哈台」。

坂口志文與台灣學界淵源深厚,他多次來台參加免疫學會,並應邀發表演講,甚至有不少台灣免疫學研究者可以算是師承自坂口志文或其徒子徒孫;在台灣學者眼中,坂口志文給人印象是極具書卷氣、嚴謹而和善。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陳念榮,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線上記者會分享,坂口志文對台灣懷有高度好感,許多台灣的免疫學研究者都曾與他同桌共餐;陳念榮回憶起曾在參訪大阪大學期間,有機會在坂口志文實驗室工作1週,親身感受到他與夫人都非常友善。

2025諾貝爾醫學獎揭曉,美國學者布朗柯(左起)、藍斯德爾以及日本免疫學家坂口志文共享殊榮。(圖取自諾貝爾獎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
2025諾貝爾醫學獎揭曉,美國學者布朗柯(左起)、藍斯德爾以及日本免疫學家坂口志文共享殊榮。(圖取自諾貝爾獎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

這3名新科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研究之路,其實是一場「逆風」豪賭,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研究員王維樂說,事實上,早期科學界已有其他團隊提出免疫系統中存在「煞車」機制的概念,但當時研究不幸捲入造假風波,最終不了了之。

王維樂說,這3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面對來自學界的質疑與挑戰,重新建立了這一領域可信度,甚至在細胞命名上都非常謹慎,避免讓人聯想到過去那段不光彩歷史,他們成功讓全世界重新認識這套免疫煞車系統,這是一場艱難卻重要戰役。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開獎前的預測2大熱門主題都與免疫學相關,包含華裔科學家陳志堅因發現「cGAS」蛋白,及最終贏家「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斯婷說,前者是先天免疫、後者是後天免疫,諾貝爾委員會最終的選擇,顯示出這項研究重要性。

陳念榮說,其實多年來,這個研究團隊早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熱門人選,這次獲獎可說是實至名歸,並不令人意外。這次獲獎關鍵研究調節性T細胞,其功能在於抑制過度免疫反應,如減少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或器官移植後的排斥反應,在腫瘤免疫治療中,這類細胞調控更是核心議題之一。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但王維樂卻相當意外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會在今年受到青睞,他說,過去諾貝爾獎似乎較偏好已有明確臨床應用成果的主題,如今年呼聲也很高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已廣泛應用於糖尿病與減重治療,結果卻是實際應用仍處於初期階段的免疫煞車系統獲獎。

台灣學者都相信,未來免疫學勢必會成為重要研究方向與顯學,王維樂說,回顧過去20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名單,會發現多數與免疫學研究有關,「現在想拿諾貝爾,做免疫就對了」,從自閉症到漸凍症,越來越多疾病被發現與免疫失調有關;在他心中,免疫學一直都是最具發展潛力的顯學。(編輯:陳仁華)11410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坂口志文等3人得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連2年獲殊榮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