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加熱菸將上市 民團指政府急就章、配套不足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9日電)台灣首波合法加熱菸最快10月11日開賣,民間團體今天再指政府急就章,至今未公布配套作法。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近期會再提「菸害防制法」修法,接下來也會處理加味菸問題。
菸害防制法於民國112年3月22日修正施行,包括全面禁止電子煙等類菸品、嚴格管制符合菸品定義的新型態菸草產品(如加熱菸),增訂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機制,審查通過始得製造、輸入、販售。
今年首波2家加熱菸業者共14品項申請案,經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審核後有條件通過;其中1業者的8菸柱品項、3載具,已完成最後上市前文件核定,最快10月11日可上市販售。
消息傳出後,引發董氏基金會、台灣拒菸聯盟等民間團體不滿,今天再度舉行記者會,指政府急就章,未公布配套作法,恐讓嚴管加熱菸淪為空談。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政府究竟核准了什麼品項的加熱菸及載具,連第一線執法的各縣市衛生稽查及海關人員至今仍霧煞煞,恐造成第一線稽查困難。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提到,政府預估加熱菸上市可增加20億菸捐稅收,換算後等於新增14萬人加入吸菸行列,尤其加熱菸商鎖定年輕人行銷,在尚未禁止菸品添加物(加味菸)之下,就先開放加熱菸上市,順序完全顛倒,「難道是等到年輕人上癮了再來處理嗎?」
反菸團體呼籲政府加速亡羊補牢,提出要求確實取締網路違法廣告販售,嚴禁任何販售場所展示出加熱菸載具,盡速依法公告禁止加味菸品,下架「加味加熱菸」及「所有加味菸品」等要求。
石崇良在另外一場乳癌倡議活動前接受媒體聯訪。他說,衛福部近期將再提修正「菸害防制法」,因為上次修法漏了「電子煙持有者」這塊,導致「拿著電子煙不吸就拿我沒辦法」窘境,所以要先趕快補這個條文,修完之後,就會進入到加味菸的討論。
石崇良說,針對加味菸,世界作法不同,一種是以味道來判斷,一種是以成分來判斷,味道是大家聞起來,可能有主觀性的問題,若用裡面的添加物、即成分做判定,又會有檢驗能力的問題,這兩個方式,衛福部正做最後的評估,到底要怎麼樣才較容易執行,同時到底要先嚴禁的加味菸是哪一些,還是全部的加味菸都要禁,會做討論。(編輯:管中維)11410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