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促紡織品循環採購 115年目標10萬件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0日電)環境部統計,去年舊衣回收量約8.2萬公噸,為增加循環再利用,已訂出循環紡織品認定方式,如單一材質、使用再生料達一定比例;另外也訂下明年循環紡織品採購量至少達10萬件。
快時尚潮流,民眾汰舊換新衣頻率增加,廢棄舊衣數量隨之上升。根據環境部統計,民國113年舊衣回收量約8.2萬公噸,再利用方式包含二手衣販賣(42%)、降階使用(34%)、作為SRF(固體再生燃料)或焚化處理(24%)。
然而現行服飾設計多採混紡材質及複雜配件,不利後續回收再製循環利用,為推動紡織循環產品,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現行於「擴大紡織循環產品及服務(循環產品1.0)」規劃中,訂出循環紡織品認定方式,包含單一材質、使用再生料達一定比率及使用農業廢棄物(生物性)纖維等。
此外,循環署並制定「機關及公民營單位服飾紡織品循環採購指引」,目標公私部門在明年紡織品循環採購數量累計至少10萬件。
根據最新統計,目前民間(包含企業7家、銀行3家及百貨1家)已採購100%聚酯纖維上衣2.3萬件,下著1.6萬件;機關單位(學校2家、中央單位5家及地方單位5家)採購上衣約8000件,下著約2800件。
循環署指出,台灣現已組成紡織循環聯盟,成員包括紡織製造業、品牌服飾業、百貨零售業、二手及共享平台業者、舊衣回收業、再生產品製造業、公協會團體、政府單位、學術單位、研究單位等超過80個企業或單位。
循環署表示,目前資源循環推動法草案已送行政院審查,希望本會期能送立法院審查,其中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將綠色設計原則法制化,未來經審查通過,授予使用綠色設計產品標示使用權,得揭露於產品包裝、說明手冊、公司網站或產品銷售網路平台等對外公開。
循環署指出,紡織是台灣的強項,國際間也逐漸朝紡織循環方向前進,國內業者也有高度意願轉型綠色設計;待資源循環推動法正式完備,將依法推動「綠色設計準則(草案) 」、「綠色設計產品標示」等,讓民眾更容易理解、接觸綠色產品。(編輯:張雅淨)11410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