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馬偕引進AI機械手臂 「精準導航」置換人工關節

2025/10/22 15:40(10/22 15: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60多歲盧女士(左)多年來飽受膝蓋不適困擾,22日在馬偕醫院記者會上,秀出接受AI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後的膝蓋,開心表示術後2週恢復良好,又可以運動了。中央社記者沈佩瑤攝 114年10月22日
60多歲盧女士(左)多年來飽受膝蓋不適困擾,22日在馬偕醫院記者會上,秀出接受AI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後的膝蓋,開心表示術後2週恢復良好,又可以運動了。中央社記者沈佩瑤攝 114年10月22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2日電)關節用久難免退化,換人工關節是選項之一,馬偕醫院導入AI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技術,可縮小傷口同時精準切割,降低出血與疼痛,恢復快、併發症少,是膝關節手術「導航革命」。

60多歲盧女士今天在馬偕成果發表記者會上開心走動,秀出自己術後至今2週的膝蓋,表示「又可以跟以前一樣運動了!」幾年前她跌倒受傷,從此飽受膝蓋不適困擾,加上退化性膝關節炎,導致O型腿變形16度,透過AI輔助手術成功矯正,恢復相當良好。

「時代在走,AI要有!」馬偕醫院骨骼疾病及關節重建科主任柳宗廷簡報說明,人工關節置換術在1962年問世,是醫療史上首次「戰勝老化」的技術。

柳宗廷指出,全台每年約有2萬到3萬名病人接受此類手術,隨著科技進步,骨科手術朝「精準醫療」與「微創手術」兩大方向發展,而AI正好讓這兩者得以兼得。

他形容,這就像從「紙本地圖」進化到「GPS導航」,傳統手術全憑經驗與手感,AI輔助手術能精準掌握每一步操作,提高手術精準度,降低對骨骼與軟組織的破壞,讓傷口更小、出血更少、疼痛更輕、恢復也更快,手術時間與傳統手術相近,但效果更好。

馬偕醫院骨科部主任盧永昌補充,這項技術目前屬自費項目,費用約新台幣10多萬元,現在主要應用於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未來將陸續拓展至半人工膝關節與全髖關節手術;並預計於年底導入脊椎導航系統,應用於脊椎變形、滑脫及側彎等高難度手術。(編輯:吳素柔)1141022

關節用久了難免退化,換人工關節是選項之一,馬偕醫院導入AI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技術,可縮小傷口同時精準切割,降低出血與疼痛,恢復快、併發症更少。中央社記者沈佩瑤攝 114年10月22日
關節用久了難免退化,換人工關節是選項之一,馬偕醫院導入AI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技術,可縮小傷口同時精準切割,降低出血與疼痛,恢復快、併發症更少。中央社記者沈佩瑤攝 114年10月22日
馬偕醫院導入AI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技術,馬偕醫院骨骼疾病及關節重建科主任柳宗廷(圖)22日在記者會簡報治療成果。中央社記者沈佩瑤攝 114年10月22日
馬偕醫院導入AI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技術,馬偕醫院骨骼疾病及關節重建科主任柳宗廷(圖)22日在記者會簡報治療成果。中央社記者沈佩瑤攝 114年10月22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