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語言文學獎滿貫得主 蔡愛蓮續為族人寫故事
(中央社記者管瑞平苗栗縣30日電)教育部第9屆「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文學獎」今天頒獎,排灣族教會牧師蔡愛蓮以散文創作獲獎,累積過去獲獎類別成為「滿貫」得主;她說,文字就是力量,要繼續為族人寫故事。
教育部為培育原住民族語言文字書寫人才,自民國96年起,每2年辦理1次原住民族語文學獎,今年第9屆徵選文類分別有現代詩、散文、翻譯文學及短篇小說,吸引118件作品投稿,經多名族語及文學專家評審,有現代詩11篇、散文7篇、短篇小說6篇、翻譯文學8篇,共計32篇作品脫穎而出。
獲獎者中,來自屏東的排灣族教會牧師蔡愛蓮除了傳福音外,也致力於族語教育、族語文學翻譯與創作,過去曾以新詩、小說、翻譯文學等作品類型獲獎,這屆則以散文「道別」入選,成為「滿貫」得主。
蔡愛蓮告訴中央社記者,她以新詩呈現部落山谷的風及聲音,也把部落長輩講述的故事、祖先智慧寫成小說,又嘗試將灰姑娘、國王的新衣等西洋童話故事翻譯給部落老人聽,意外獲得共鳴,讓族語與不同語言產生對話;而散文,則是她自我情感抒發的出口。
「創作就是生活」,蔡愛蓮指出,她在部落接觸、認識許多故事,也看見排灣族價值,但生活在都市的年輕一輩族人或許沒有這種環境,希望自己能夠一篇一篇寫出來。
在全部類型獎項都得過後,蔡愛蓮強調自己還有一分責任與使命,「我會繼續寫,即便沒有獎項平台發表也沒關係,因為文字就是力量,我需要為我的族人寫故事,讓後輩以排灣族為傲」。
頒獎典禮今天在苗栗馥藝金鬱金香酒店舉行,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長梁學政、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馬耀.谷木、國立聯合大學副校長劉鳳錦等人,分別頒發各獎項給獲獎的族語創作者。
梁學政致詞時表示,原住民族語言文學獎自首屆辦理至今已累積300多篇作品,每屆將得獎作品集結出版,利於族語文字化,也才易於被保存下來,獎項的持續辦理代表國家對於原住民族語言文化傳承的堅定承諾。
梁學政說,每一篇創作背後都代表各自部落族群的文化傳承,這屆入選作品主題豐富,從記錄部落日常生活、對傳統狩獵與生態智慧的現代詮釋,到個人對族群認同省思等,非常多元,為台灣文化發展留下紀錄。
教育部指出,語言是文化載體,也是族群世代間傳遞文化內涵重要工具,這屆入選作品涵蓋16種原住民族語別,以及1種其他南島語系本土語言,展現各原住民族群的族語言創作活力。(編輯:陳仁華)11410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