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新增感染者年降11.2% 醫病共享決策助穩定治療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4日電)今年累計到9月底止,本國籍新增HIV感染者比去年同期降11.2%。專家表示,只要每天規律服用抗病毒藥,就有機會達U=U(測不到病毒=無傳染力),醫病共享決策助患者穩定治療。
40多歲的林桑(化名)在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後,即使知道要按時就醫、檢查和服藥,仍沒有定期回診。護理師了解後發現,原來他每天凌晨4時就要去送菜,下午2時才收工,再休息一下,就過了醫院看診時間;幸在與醫療團隊溝通後,他改成趁中午休息時到醫院抽血、拿藥,解決無法穩定回診的問題。
「如果不知道他們的故事,都只會覺得患者怎麼都不來」,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長柯乃熒今天出席「2025 World AIDS Day 世界愛滋日簡單愛 開啟醫病共享對話」記者會時表示,患者剛確診或轉換治療階段時,常感到焦慮與徬徨,需要空間讓他們放心說出困境,才能找到更適合的治療解方,此時個管師就扮演「聆聽者」的重要角色。
此外,你不是一個人實踐協會秘書長葉柏岑指出,因愛滋病長期受到污名化,許多感染者在剛確診時,都會感到自我懷疑,「我開始吃這個藥之後,生命是不是就改變了?」也有不少個案吃藥後有副作用反應,卻不敢跟醫師提問題,只默默忍受,久而久之吃藥卻漸漸不穩定,反而不利於治療與控制病毒量。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謝思民表示,如今只要每天規律服用抗病毒藥,就有機會達「U=U」,病情比高血壓還好控制;然而,每個人有不同體質、生活習慣、工作型態,醫師依專業開立處方,不見得適合每個患者,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可讓感染者一起做決定,更有助提升治療順從性。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監事、愛滋病防治委員會委員林錫勳指出,台灣愛滋防治是亞洲模範生,從2018年開始連6年下降,去年雖有微幅成長,但今年累計到9月底為止,本國籍新增HIV感染者,又比去年同期下降11.2%。
林錫勳指出,截至去年底,3項HIV防治指標,也達到92%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96%已知感染者接受治療、95%接受治療者病毒量成功抑制,優於全球平均。其中,表現較差的「感染者自知有感染」,他認為,關鍵在減少污名化、促進資訊普及,並提升檢驗可近性。(編輯:吳素柔)11411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