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履蘭列瀕危植物 台灣人工培植出口成長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7日電)仙履蘭被國際列為瀕危野生植物,台灣目前有17家人工培植場,均通過農業部驗證,出口占比雖然極低,卻持續成長。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統計,去年出口值比2023年成長5%。
農業部統計,蝴蝶蘭是台灣花卉出口大宗,2023年約占台灣花卉出口總值逾7成,仙履蘭不到1%。 種苗場今天發布新聞稿,仙履蘭(Paphiopedilum)名稱源自希臘語Paphia(維納斯之意)與pedilon(意指涼鞋),因唇瓣形似鞋狀而得名,英文常稱為Lady’s Slipper Orchid(淑女的拖鞋蘭),其獨特的花型與花色,深受全球賞花人士喜愛。
種苗場指出,因仙履蘭野外族群長期遭受濫採,導致生存數量大幅減少,國際間遂將仙履蘭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防止非法貿易對物種生存造成威脅。
種苗場自1999年起,成為負責「仙履蘭人工培植場登記制度」驗證單位。
不過,仙履蘭培植難度較高,種苗場表示,透過與產業及研究單位密切合作,不僅推動人工繁殖種苗與切花外銷產業蓬勃發展,更落實保育與利用並重理念,展現台灣在履行CITES公約及守護瀕危植物上的具體行動。
種苗場指出,台灣仙履蘭栽培產區主要分布於中南部,生產的仙履蘭種苗主要出口國包含美國、泰國及加拿大等地,年外銷量約達4萬4000株;切花以美國為主要市場,年出口量約1萬7000餘枝。目前全台登記在案的仙履蘭人工培植場共17家,均已提出仙履蘭出口申請案。
種苗場統計,2024年共核准441件仙履蘭出口申請,總出口產值估計達新台幣1600萬元,相較於2023年提升5%,顯示台灣在落實CITES規範下,仍能兼顧產業發展與國際貿易需求。(編輯:管中維)11411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