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灣為何需要更多海鯤號?柴電與核動力潛艦差在哪?QA一次看

2023/11/3 11:36(2024/2/27 18:0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海鯤號9月28日在高雄台船海昌廠區舉行下水暨命名典禮。(中央社檔案照片)
海鯤號9月28日在高雄台船海昌廠區舉行下水暨命名典禮。(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3日電)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軍艦(Narwhal)」(舷號711)於9月28日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奠定潛艦發展里程碑。台灣成功研製潛艦理應值得喝采,卻也有人不斷批評潛艦團隊,甚至出現「鐵棺材」與「台灣不需潛艦」等言論。潛艦在台灣防衛作戰有何重要意義,中央社帶你一次了解。

台灣為何需要潛艦?

所有水上兵力都有可能被敵軍的衛星、雷達偵獲,但想偵測在水面下的潛艦、只能用聲納「聽」,故潛艦作戰又被稱為「聲音戰爭」。

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歐錫富指出,潛艦的戰略應用,主要有破壞航運、攻擊敵岸與戰略嚇阻;戰術應用包括監視、襲擊海上艦船,哨戒屏衛、反潛阻柵與獵殺作戰。

台灣因地形狹長、缺乏廣大腹地,潛艦戰力可讓台灣海面防線再向外推進、擴大海上縱深,並讓共軍必須費心提防船艦受台灣潛艦「伏擊」,達到台灣軍事戰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中的「嚇阻」效用。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製圖)

台灣面臨敵情威脅為何?

根據國防部及日本統合幕僚監部公布的軌跡圖,近年共軍於西太平洋區域演訓的機艦,無論機型與數量都大幅增加,共軍航艦編隊群也開始在西太平洋演訓,可觀察出是演練「圍台態勢」的戰術戰法。

依此推估,台海若發生軍事衝突,共軍在戰爭初期,可能會先將船團,前推部署至第一島鏈外圍的西太平洋、台灣東部海域,以遂行「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作戰,藉以遲滯友盟國家馳援。

潛艦國造召集人黃曙光分析,解放軍攻台最起碼要有3支航艦戰鬥群成軍,第1支部署台灣東南海域(菲律賓海)牽制在關島的美軍,第2支部署台灣東北海域牽制美國與日本,第3支放在台灣西南海域。

因此,當台灣遂行防衛作戰時,北部海域可借重印太戰略的第一島鏈聯合防衛作戰計畫,由日本自衛隊防守狹窄的宮古海峽。

囿於菲律賓的海軍實力薄弱,國軍必須要有足夠潛艦跟水面兵力,固守巴士海峽、巴林坦海峽這兩個通道,將共軍限制在第一島鏈,防止共軍艦隊經這2個海峽前出至菲律賓海、即台灣的東部與東南部海域,防止出現「四面楚歌」局勢。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製圖)

台灣如何運用潛艦嚇阻敵軍?

潛艦活動必須有足夠深度的海域,台灣海峽與東海海域因太淺,不利潛艦作戰。高雄西南方海域與花東東部的海域夠深,非常適合潛艦活動,亦是近年共軍積極掌握潮汐水文數據的重點區。

巴士海峽則有「潛艦走廊」之稱,加上是菲律賓海與南海的交會區,水文、海流複雜多變,亦是共軍派遣機艦蒐集水文資料的重點區域;目的是在需要時,可掩護解放軍南部戰區海軍水面艦隊與潛艦,從巴士海峽突破轉往西太平洋(包括台灣東部深水區)執行任務。

因此,潛艦要能提前預置在敵方船團必經航線上(例如巴士海峽),停在海床上且不運轉,在無噪音情況下「坐底伏擊」,可對敵軍構成龐大作戰心理壓力。

早在2005年時曾有機密報告披露,共軍在台海周邊能設置伏擊區的海域約有16處,即解放軍潛艦可封鎖台灣的地點,而台灣在美軍建議下,也規劃10處反潛攻擊點;但反潛攻擊點不一定要先部署潛艦,亦可預置船艦採反潛方式,讓共軍潛艦不敢貿然進入。

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指出,若以台灣周邊海域水下地形研判,台灣海峽不適合潛艦作戰,評估在北部的宮古海峽、南部巴士海峽、東部西太平洋區域,各有2個、共6個適合台灣潛艦遂行反潛反艦作戰的伏擊區。

台灣需要幾艘潛艦?

依照傳統潛艦任務分工,原則上採4艘潛艦作規劃,即2艘戰備、1艘訓練、1艘維修,這也是台灣國產自製潛艦以8艘作規劃的原因(台灣因另有2艘劍龍級潛艦,且伏擊區數量多,「2戰1訓1維」編制僅為參考基準)。

蘇紫雲分析,若作戰想定是以評估的6個伏擊區,且美日不會派遣潛艦介入台海戰爭,推估台灣至少要擁有10艘潛艦,分別是3艘值勤、3艘訓練、3艘維修、1艘預備,即值勤與訓練共有6艘可進入伏擊區。

最理想狀態是擁有16艘潛艦,可進一步增補北部海域,及新增東南海域等伏擊區,亦能在南海往台灣的航道間設置伏擊區,藉此延伸嚇阻範圍。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表示,台灣至少要有6至8艘潛艦,才能夠部署3艘南部伏擊區、3艘北部伏擊區,1艘訓練用途、1艘保養;理想狀況是12艘,能在北部、東部及南部等伏擊區各部署3艘,另有3艘作為輪訓與維修用途。

至於官方規劃,目前是希望能建造8艘潛艦,加上2艘劍龍級,共10艘;在短期目標上,黃曙光曾提到,希望2025年完成3艘潛艦(2艘劍龍級+1艘國造潛艦),2027年達成4艘潛艦(2艘劍龍級+2艘國造潛艦)。

相較美中核動力潛艦,台灣柴電潛艦有何利基?

綜合軍事專家與軍方人士分析,海洋背景噪音約90分貝,核子動力潛艦有利於長程高速航行及攻勢作戰,但核反應爐所產生的噪音較高,例如美軍海狼級潛艦約95分貝,共軍核潛艦一般推估高於100分貝。

柴電動力潛艦只有電動機運轉噪音,可低於90分貝、具優勢,且柴電能夠「關機」坐底伏擊。從攻守角度觀察,核攻擊潛艦威力強大,但造價昂貴、數量少;柴電潛艦續航力較短,但可攜帶先進魚雷、潛射飛彈,在島鏈當地國控制海峽扼制點上,足以構成嚇阻作用。

此外,美國已軍售台灣MK-48 Mod6 AT重型魚雷(MK-48 Mod6 AT HWT)與相關設備,能以時速52公里以上的速度巡航,最大衝刺航速每小時102公里,採用MK-48的聲納探測器、導引及控制系統,加上新電力系統及靜音技術(減少被探測的機會),等同可發動匿蹤攻擊,此舉是給予國造潛艦海鯤號「牙齒(戰力)」。

不過,林穎佑提醒,潛艦在水下必須倚靠「極低頻通信技術」,藉此與國軍指揮中心保持通信暢通,而美國、中國及俄羅斯均有此技術,但國軍是否擁有此技術、亦或有無能力保持暢通通訊,仍需進一步關注。

此外,潛艦在浩瀚大洋深處活動且難以偵測,日本擁有約22艘潛艦,加上美軍核動力潛艦,如何避免「誤傷友軍」是潛艦作戰一大難題,故預先設置責任區成為關鍵。

蘇紫雲指出,假設美、日決定協防台灣,除可能出動航艦打擊群外,潛艦水下戰力將會劃分責任區。例如美軍核潛艦,可能在台灣東部200浬外攔截中共水面艦、水下核潛艦;日本潛艦亦同,可能防衛九州到宮古島間海域。此外,屆時美、日、台或友盟國家,可能會分享彼此潛艦聲紋資料,避免友艦進入守備區遭誤擊。

(中央社製表)
(中央社製表)

國軍還有哪些裝備能嚇阻中共?

台灣為了嚇阻中共犯台,近年強調建構「不對稱戰力」,建立「以小博大」的戰力,但潛艦只是建構國軍戰力一環,要能完整嚇阻,則必須搭配其他儎台,例如搭配可「以陸制海」岸置反艦飛彈,可形成多層次的反制敵方登陸的阻絕圈。

近年台灣除持續對美軍購,包括F-16V(blk70)、MQ-9B無人機、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M1A2T戰車、精準彈藥等,並持續強化國防自主,包括國艦國造(新一代輕型巡防艦、沱江級艦等)、國機國造(勇鷹高教機等)、國車國造(各型雲豹八輪甲車等)、各型飛彈研製案外,國軍也針對「指管通情」進行強化、同步軍事改革,並與美國等友盟國家軍事交流與訓練。(編輯:林克倫、張良知)1121103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蔡總統:台灣展自我防衛決心 排除困難做出海鯤號
172.30.1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