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怎麼用錢如何決定?QA一次看懂中央總預算編列和審查

(中央社網站29日電)行政院會日前通過明年度總預算案,送立法院審議。115年度歲入編列2兆8623億元,歲出編列3兆350億元,支出以國防經費和一般政務支出增加最多。114年度預算案從編列到審議過程朝野紛爭不斷,115年預算更受矚目。中央社整理預算審議常見問題,讓您一次看懂預算如何產生:
總預算是什麼?
中央政府總預算為推行政務,達成施政目標所定之一定年度內的整體財務計畫。由行政院提出、立法院審議後成為法定預算,是各機關動用公帑的法律依據。
總預算包含哪些部分?由誰編寫?
總預算內容涵蓋政府的預計收入(歲入)、預計支出(歲出),以及債務舉借、償還,前年度預算結餘的移用等事項。
各主管機關依施政方針擬定施政、事業計畫與歲入歲出概算,送主計審核後,由行政院主計總處彙編成總預算。
總預算就是全部的收支計畫嗎?
不是,總預算雖是政府年度主要經費,但並非全部。除了總預算,還有「特別預算」與「附屬單位預算」。
特別預算:為因應重大政事、災害、戰爭、景氣變動等特殊情況,需額外提出,並須經立法院同意。2020至2023年便曾為防治及紓困COVID-19,編列8393億元的特別預算。2017年開始為期8年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預算來源也來自特別預算。
附屬單位預算:例如郵政、台鐵、健保等國營或基金性質的單位,通常需獨立編列。
總預算外還有其他可以動用的錢嗎?
預備金是因應突發或不可預見支出而設立的緊急經費。性質上相當於政府的緊急備用金。
預備金分第一預備金及第二預備金兩種:第一預備金是各機關單位內的預備資金,負責支應該機關已編列但經費不足之計畫,數額不得超過經常支出總額的1%。
第二預備金則是整個政府的預備資金,於總預算中設定,其數額視政府財政情況決定,運用於少見的特殊事故或緊急情況。
依據各機關單位預算執行要點,立法院審議刪除或刪減之預算項目及金額,不得動支預備金。但法定經費或經立法院同意者,不在此限。各機關動支預備金,其每筆數額超過5000萬元者,應先送立法院備查。但因緊急災害動支者,不在此限。
預算審議流程為何?如果拖太久怎麼辦?
各機關在前一年年中提出概算,行政院彙整後,依憲法及預算法規定,須在9月前送交立法院。
立法院會先將各部會預算分送至相關常設委員會審查,由委員會進行逐項審查,可提出凍結、刪減或附帶決議,並在匯總後送院會二讀、三讀,最後表決。
若總預算來不及在11月30日前完成三讀,依預算法第54條,政府可依上年度標準繼續執行既有業務(俗稱「暫時預算」)。但新增計畫與部分預備金原則上須待預算通過才能動用。
立法院對預算案有哪些權限?凍結/統刪是什麼?

憲法規定,立法院對預算具有審查權,可刪減或凍結,但不能自行增列。
凍結指立法院要求某項經費在動支前,必須先提出報告或達成特定條件,並經同意後才能使用;統刪則是立法部門統一刪減各預算科目一定百分比,由行政機關自行調整。
預算凍結會造成施政困難嗎?
雖然預算解凍後即可動用,但若拖到年度後期才解凍,經費恐怕因執行期不足而無法發揮作用。若行政機關經費在預算解凍成功之前用罄,可能導致政府運作停擺。
財劃法修法如何影響預算?
財政收支劃分法決定中央與地方稅收分配比例,2024年修法後,有幾項重大變革:營業稅全數納入統籌款再分配、所得稅地方分配比率由10%提高到11%,土地增值稅則全面歸地方,地方政府每年可多獲約新台幣3753億元,財源大幅增加。
同時,修法後也規定中央給地方的一般性補助款不得低於修法前一年度水準。中央稅收因分配給地方而減少,編列預算時須刪減或壓縮部分計畫支出。
行政院對預算結果不服時,覆議如何啟動?
若行政院認為立法院的刪減或決議影響施政,可依憲法增修條文第3條向立法院提出覆議。
行政院經總統核可後,10日內送交立法院;若立法院再次以出席委員過半數同意維持原案,行政院就必須接受,不能再爭執。
行政院也可向司法院、憲法法庭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憲法法庭受理後,會先進行受理審查,,再由大法官組成的合議庭進入實質審理,最後作成憲法判決或解釋,決定該項預算處理方式是否違憲。(編輯:翁堃耀)1140829
- 2025/09/14 02:16
- 2025/09/02 12:09
- 2025/08/29 23:00
- 國家怎麼用錢如何決定?QA一次看懂中央總預算編列和審查2025/08/29 11:27
- 2025/08/27 15:47
- 2025/08/27 15: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