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淨零/天傑科技攜手貿協 拚進儲能國際市場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桃園11日電)「外貿協會的台灣形象展真的、真的很強,是中小企業打開海外市場的敲門磚。」天傑科技總經理鄭如宏興奮地展示重達5公斤的移動式儲能電源,這項產品已成功搶進東南亞市場。更重要的是,公司看好家用儲能的龐大潛力,下一步將在日本設廠,邁向國際化經營。
天傑科技由董事長王俊傑與總經理鄭如宏共同創立。兩人同為彰化人,從國小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學,感情深厚。雖然大學就讀不同學校,但因父母經商,從小耳濡目染,讓他們在21歲時便攜手踏上創業之路。
王俊傑是良機股份有限公司第四代,起初,他們在電商平台上將台灣的五金零組件銷往中國大陸市場。2019年,在家人支持下,天傑科技正式成立,代理銷售行車記錄器。然而,行車記錄器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殺到見骨,業務成長受限。
轉向儲能市場 自己開賽道與法規「拔河」
當時,台灣能源轉型逐步落地,再生能源併網比例逐年攀升。兩人看準能源儲存的商機,決定轉向移動式儲能電源的組裝與研發。
鄭如宏解釋,「儲能」是將電網或其他能源來源的電力儲存,待需要時再供應用電設備使用。現行主流技術分為鋰電池與鈉離子電池兩大類。鋰電池雖成熟,但受制於鋰礦出口管制,且製程需高溫冶煉並消耗大量水資源,帶來碳排與水浪費問題。反觀鈉離子電池,資源取得容易、製程穩定,且技術可平移,正逐漸成為市場新選擇。
天傑科技的移動式儲能電源就是採用鈉離子電池,具備直流與交流電雙模式輸出,是全台第一顆合法通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認證的儲能電源產品,光組裝與研發成本就耗資12萬美元。
不過,成本並非最大挑戰,法規細則溝通與認證才是關鍵。鄭如宏笑說,標檢局對行動電源品類僅允許直流輸出;若具交流電功能,就被歸類為固定式不斷電系統(UPS)。「我們花了快兩年的時間與主管機關討論驗證規格、標準,直到去年11月認證辦法通過,市場才瞬間爆發。」
他指出,基於國安戰略物資考量,台塑、鴻海、台泥等集團近年積極投資電芯廠,但台灣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電池模組產業鏈。而模組封裝、系統整合需結合金屬零件、扣件、PCB 打板、塑膠射出等技術,「這正是彰化的專長,我們希望把台廠最厲害的零組件產業串在一起。」
嘖嘖募資創佳績 貿協助攻踏出台灣
天傑科技的1500W移動式儲能電源,在嘖嘖募資平台上架一個月,就創下銷售新台幣3900萬元佳績。公司原本打算小成本經營、固守台灣市場,但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主管的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專員找上門,邀請他們參加2024年泰國台灣形象展。
鄭如宏坦言,中小企業要打海外市場,往往卡在展品運輸、攤位設計等高昂的參展費用。即使參展,也因缺乏精準的當地廣告投放,很難吸引到目標客群。
「我覺得最感恩的是貿協在地辦事處的同事,真的很認真幫我們找客戶,不是那種八竿子打不著、拍個照就走的展場遊客。」鄭如宏說,外貿協會做的比行銷公司還好,他們引薦的買主會與參展業者深聊、分享當地市場情況。那一次,天傑科技成功與逾30位潛在客戶建立聯繫,為進軍泰國市場奠定基礎。
泰國展的好成績,讓天傑科技再接再厲,今年6月參加第八屆馬來西亞台灣形象展。鄭如宏跟記者分享,參訪買主包括馬國前十大企業IOI集團等,現場交流熱烈,並順利敲定訂單,日前已正式出貨。
由於智慧電錶、智慧電網和家庭控制設備領域的技術創新不斷增加,預計未來幾年先進電池儲能系統市場的需求將顯著成長。根據研調機構InfoLink預計,台灣儲能市場規模自2023年起顯著增長,由2023年100億元,到2026年將增加至200億元,2030年則進一步成長到2000億元。
展望未來,鄭如宏指出,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發電的特性,颱風、陰雨等天候變化都可能影響供電穩定性,這意味著台電、企業乃至一般家庭,對儲能設備的需求只會愈來愈高。天傑科技鎖定「家用儲能」利基市場,9月日本分公司將正式營運,他們計畫以日本為跳板,輸出台灣彰化最強的零組件與系統整合能力,持續深耕東南亞與日韓市場。(編輯:陳姿伶)1140911



- 天傑科技攜手貿協 拚進儲能國際市場2025/09/11 10:19
- 2025/09/10 17:22
- 2025/09/10 16:4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