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華爾街日報:台灣加強能源儲備尋求美援 防中國封鎖全面斷電

2025/10/8 18:44(10/8 19:3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台北市士林區高壓電塔。(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台北市士林區高壓電塔。(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8日綜合外電報導)台灣幾乎完全仰賴進口燃料,其中高達97%的能源需經海運進口。兵棋推演顯示,一旦遭中國封鎖,台灣液化天然氣庫存可在11天內耗盡,導致發電及工業產出癱瘓。台灣目前積極強化能源儲備並重新審視核能政策,美國國會也正考慮立法,確保美國液化天然氣能持續供應台灣。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近期圍繞台灣的軍事演習,促使台北與華府加緊因應這項重大弱點:台灣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燃料。中國軍演展現出若干戰略,即藉由切斷台灣賴以維生的海運航道來達到包圍及扼殺目的。相比全面侵台,這種策略風險較低,卻同樣能協助北京達成「必要時不惜動武統一台灣」的既定目標。

要讓台灣有能力抵禦封鎖,首先需強化的正是能源安全,尤其是穩定供應幾乎佔全國約一半電力來源的液化天然氣。台灣約97%的能源仰賴海運進口,若完全中斷,天然氣庫存將在短期內告罄,重創台灣發電能力。

台灣政府正加快擴充能源儲備,並重新檢討能源結構,於今年稍早關閉最後一座核能機組後,也再度考慮恢復運轉。然而,台灣追求能源自主尚需時日,近期政策焦點,已轉向美方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令解放軍2027年前具備攻台能力的評估報告。

為強化台灣能源安全,今年9月有兩位美國聯邦參議員提出法案,協助台灣確保穩定供應美國LNG(液化天然氣),包括在台海危機時提供美方保險,讓業者可持續運輸液化天然氣至台灣。

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籍參議員芮基茲(Pete Ricketts)表示,他是在參與戰爭推演後,與德拉瓦州民主黨籍參議員昆斯(Chris Coons)共同提案。該推演結果顯示,台灣一旦遭到封鎖,天然氣將於11天內耗盡。芮基茲說,這清楚突顯出天然氣供應恐成台灣「致命弱點」。這場推演由美國華府的「捍衛民主基金會」(FDD)及台灣的「科學、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共同舉辦。

由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進行的一系列兵推則顯示,雖然台灣可暫時抵擋中國封鎖,短期內維持電力供應,但若長期斷供,勢必要仰賴美方協助恢復發電。

中國若以武力控制台灣,將迅速考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抗北京的軍事決心。美國對於協防台灣的政策一向刻意保持模糊。倘若中國對台發動明顯軍事襲擊,華府不得不迅速做出決策;但若北京僅以低調手段中斷台灣進口,包括封鎖燃料,則會讓美國的應對更為複雜。

舉例來說,北京可能聲稱基於執法或檢疫等理由,對進出台灣的船隻進行檢查,藉此無聲施壓台灣。由於封鎖可被視為向敵對國宣戰的行為,中國勢必將此行動命名為「檢疫」等非戰爭性質措辭。

這種「檢疫」策略,將迫使台美在是否訴諸軍事行動、是否被指責導致戰爭間抉擇。

FDD中國事務高級研究員辛格頓(Craig Singleton)本週於芮基茲主持的國會聽證會上說:「這種威脅可在不觸發戰爭底線之下,依然讓台灣屈服。」

CSIS兵推結果指出,封鎖下台灣的天然氣最多僅能維持不到兩週,煤炭可用7週。CSIS國防與安全部門高級顧問坎西恩(Mark F. Cancian)指出:「天然氣是最明顯的弱點,整體能源脆弱,LNG的供應尤其脆弱。」

若啟動電力限電措施,能源可用天數或許會延長,然而對台灣電子、半導體等製造業來說,限電將產生嚴重衝擊,進一步擴大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

台電在某些時段發電備轉容量率僅高出尖峰負載4%。台電公司表示,近期用電吃緊是因和平時發電故障所致,包括天然氣機組意外及兩座燃煤機組維修。

全面封鎖亦將癱瘓物資供應。雖然CSIS評估,即使進口中斷,台灣仍能自給自足地維持9個月基本糧食,只是飲食內容將趨於單調、基本食物,因目前約70%的糧食依賴進口。然而,即便工廠能供電,隨著進口減少,工業產值仍將急遽下滑。

辛格頓表示:「真正令人震驚的是,即使只是低強度的封鎖,也能這麼快暴露出相關脆弱性,並迫使台灣領導人做出政治成本極高的配給決策。」

一名台灣國安官員則認為,物資存量可能比兵棋推演預測的還要能撐得久。這位官員說:「在封鎖或準戰時狀態下,產業和幾乎所有活動都必須降速運作。」他引述內部評估指出,戰時期間台灣的能源消耗預計會減少2/3。

DSET能源安全領域研究員呂采穎則指出:「如果供應量僅剩平時的1/3,意味著大多數產業部門將被迫停擺。」

核能在1980年代中期曾佔台灣電力最大宗,高達52%。但因安全疑慮及執政黨推動「非核家園」,現已全面停機,最後一座核能電廠於今年5月除役。8月核電重啟舉行公投,雖支持票較多,但因投票率不足而未通過。

雖然民進黨長年主張反核政策,總統賴清德在公投後強調,未來仍將由核安會評估是否重啟核能發電,以增強台灣抗中韌性。

太陽能與風能現階段遠不足以支撐台灣能源自主。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表示:「我們希望最大限度發展再生能源,讓台灣更安全。不過,既然台灣如此高度仰賴進口,短期內很難根本改變。」

吳志偉指出,台灣目標是2050年時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70%,目前僅不到12%。

短期內,能源政策主軸仍在於如何確保LNG穩定進口。FDD指出,台灣目前有三成LNG由卡達進口,這是潛在壓力點,因中國購買卡達天然氣規模大得多,可能加深北京對卡達的影響力。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分析,增加進口美國LNG(目前約佔三成)的占比,有助強化台灣對美能源安全連結,進而「降低中國侵略的可能性」。

台灣中油今年簽署意向書,計劃採購數百萬噸阿拉斯加LNG,並考慮投資管線及液化設施,期望未來能直接自美國進口天然氣。

大西洋理事會也建議,美國盟國如日本、南韓加大自美國進口LNG,有助提升自身安全。日本的LNG庫存可望成為關鍵備用資源,若未來美方要領頭為台灣「打破封鎖」,恢復補給。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歷史上封鎖常見於戰爭,海軍也常挑戰封鎖。然而,美國海軍已經數十年未曾主導如此大規模的護航或突破台灣遭封鎖行動。

芮基茲強調,他提出法案的目標之一,就是讓中國領導階層不敢確信軍事手段必然能擊敗台灣。「每當我們對台灣提供新方案,中方的計畫也必須跟著調整。」(編譯:陳政一)11410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守護民生產業運作 油電糖水國營事業114年調薪3.5%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