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13日堰塞湖監測專案報告 農業部:多元管道監控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12日電)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明天安排內政部等部會專題報告堰塞湖監測及災後復原重建。農業部指出,會持續以多元管道,密切監控堰塞湖與下游河道水位,依據警戒機制及時發布災害預警。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13日將邀內政部長劉世芳、原民會主委曾智勇、農業部長陳駿季等人,就「堰塞湖監測、災害預警通報、疏散機制及災後復原重建」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另請經濟部、環境部、衛生福利部、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派員列席備詢。
據農業部送抵立法院的書面報告指出,9月23日受颱風「樺加沙」影響,壩體快速下刷,導致大量土砂與水流湧入下游,造成光復鄉嚴重淹水與堆砂災情;之後每日以無人機空拍,影像判釋評估堰塞湖水位並估算蓄水量,10月1日到9日期間,溢流口下刷速率趨緩,湖區水位無明顯變化。
農業部表示,10月8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5.0地震,比對地震前後網路攝影機與空拍影像,堰塞湖無再次潰決、重新阻塞蓄水的現象;微地動儀未偵測到新的大型崩塌,也沒有水流異常情形,深槽兩側有部分土砂崩落,但未阻塞流路。
致災風險評估部分,農業部說,6日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專家會議討論獲致共識,天然壩坡度變緩,氣候穩定情況下,潰壩機率降低;新河道兩側邊坡高陡、暴雨或地震後崩滑機率高,未來可能再次阻塞溢流口,蓄水量視阻塞量體而定。
農業部表示,持續以衛星影像、航拍攝影、無人機空拍、網路監視器即時影像、下游水位計與即時影像等多元管道,密切監控堰塞湖與下游河道水位,依據警戒機制及時發布災害預警,並建置微地動儀預警系統,監測堰塞湖附近是否大量崩塌。
農業部說,在目前紅色警戒下,馬太鞍溪橋水位站水位抬升1公尺,及堰塞湖集水區發生震度5弱以上地震時,將運用防空警報系統,比照海嘯警報發布程序,發布「廣播聲響」警戒訊息。
環境部報告指出,這次溢流的砂土總計約2000萬立方公尺,依據砂土溢流區域,分別有市區的民宅街道、農地、河道等,第1階段是針對市區清淤擬定分類去化方案,位於市區量體約為100萬立方公尺,並委託專業廠商辦理現場分選作業。
環境部說,砂土需由各部會、花蓮縣政府與台糖公司共同協助去化,包括農地回填、公有土地設置土資場及回填、公共工程開發回填、地層下陷國有地回填、整治區區段重劃填土工程、成立砂土貯備中心標售、水泥原料等。
環境部表示,為確保災後環境保護工程設施復建、災後廢棄物清理及環境整頓,以及砂土混雜廢棄物分類去化能順利進行,懇請立委能體察迫切需求,支持環境部的復原重建計畫。(編輯:黃國倫)1141012
- 2025/10/12 17:14
- 2025/10/12 16:52
- 立院13日堰塞湖監測專案報告 農業部:多元管道監控2025/10/12 16:52
- 2025/10/12 16:23
- 2025/10/12 15: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