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帛琉無動力帆船Alingano Maisu 橫越黑潮抵台東

2025/5/10 18:52(5/11 07:1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帛琉傳統舟船Alingano Maisu(右黃色船身)日前從帛琉啟航,以無動力方式航行造訪台東,10日下午成功抵達台東杉原灣,達成跨國航行壯舉。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14年5月10日
帛琉傳統舟船Alingano Maisu(右黃色船身)日前從帛琉啟航,以無動力方式航行造訪台東,10日下午成功抵達台東杉原灣,達成跨國航行壯舉。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14年5月10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10日電)帛琉無動力帆船Alingano Maisu經過約20天的航程,今天越過黑潮抵達台東杉原灣,阿美族以傳統儀式歡迎水手,帛琉觀光部長曼尼萊 (Ngiraibelas Tmetuchl)親自到場迎接。

帛琉傳統舟船Alingano Maisu4月20由帛琉啟程,由密克羅尼西亞航海協會航海大師Sesario領航,帶著資深水手及來自蘭嶼的張也海.夏曼航向母親之島-台灣,全程不依賴現代導航科技與動力裝置,改以觀星測海、順風借浪的古老方式航行。

Alingano Maisu7日抵達蘭嶼,在島上與達悟族 (雅美族人)交流2日,今日下午橫越黑潮抵達台東杉原灣。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副主委杜張梅莊Adralriw Abaliusu、海巡署人員及台東縣長饒慶鈴到場歡迎,阿美族人由部落長老率領年輕人以傳統的招喚方式迎接水手上岸。

這次航程帛琉相當重視,帛琉身兼人力資源、文化、經濟發展與觀光部長曼尼萊 (Ngiraibelas Tmetuchl)親自到台東,迎接水手上岸。

下午4時Alingano Maisu進入海灣後,船上響起傳統號角聲,部落以竹炮回應,台東縣政府代表及莿桐部落主席率領部落族人,搭乘橡皮艇出海迎接水手,岸邊由部落耆老劉裕義進行祈福儀式,向祖靈與大海致意。

阿美族青年以傳統報訊方式傳遞船隊登陸訊息,象徵文化交流活動開啟。都蘭部落青年以堅定舞步帶來護衛舞演出,縣長饒慶鈴致贈阿美族竹筏模型等紀念品。現場準備部落風味餐,以阿美族部落傳統食材入饌,讓來賓用味蕾感受這片土地。

饒慶鈴接受媒體聯訪表示,Alingano Maisu號航行是橫越太平洋的偉大航行,展現南島民族延續千年的航海智慧,象徵與南島大家族的深厚文化連結,更代表台東持續與南島文化搭建橋梁,見證海洋技藝與文化交流。

曼尼萊致詞時說,之前來台東拜訪饒慶鈴,饒慶鈴提出一個偉大的夢想,讓帛琉的帆船航向台灣,沒想到這個夢想在今天成真,這不僅是連結2個國家,同時也是把來自南島的文化介紹給所有人。這些水手很了不起,一路經過不同航道航向台灣,也感謝台灣政府海巡等單位的協助,讓帆船平安抵達。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台東縣政府原民處長方銘總表示,Alingano Maisu號4月20日帛琉啟航,踏上南島民族昔日在南太平洋遷徙擴散的航路,靠著星象、洋流與傳統航海知識,橫跨逾2100公里海域,5月7日抵達蘭嶼,今日抵達台東杉原灣。

除了明日在台東縣政府大禮堂辦理航海分享會,帛琉水手團隊將深入台東多個部落,與族人進行傳統技藝交流,涵蓋月桃葉編織、檳榔鞘工藝、傳統漁獵經驗分享等,增進彼此情誼。(編輯:張銘坤) 1140510

帛琉無動力帆船Alingano Maisu於10日成功航抵台東杉原灣,當地阿美族以傳統儀式歡迎,帛琉人力文化觀光發展部長特米突奇爾(Ngiraibelas Tmetuchl,另譯:曼尼萊)(前右3)、台東縣長饒慶鈴(前左)都親自到場迎接。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14年5月10日
帛琉無動力帆船Alingano Maisu於10日成功航抵台東杉原灣,當地阿美族以傳統儀式歡迎,帛琉人力文化觀光發展部長特米突奇爾(Ngiraibelas Tmetuchl,另譯:曼尼萊)(前右3)、台東縣長饒慶鈴(前左)都親自到場迎接。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14年5月10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