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域罕見再現鯨魚遺骸 國大博物館展開研究
2025/9/16 16:58(9/16 17:36 更新)

(中央社記者吳昇鴻新加坡16日專電)相隔10年,新加坡海域再度出現鯨魚遺骸。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今天指出,近日發現一具約6.3公尺長的鯨魚遺骸,已展開相關研究工作。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Lee Kong Chian National History Museum)今天發布新聞資料,一具約6.3公尺長的鯨魚遺骸6日出現在丹戎巴葛(Tanjong Pagar)水域,博物館接獲國家公園局通報後,已展開打撈和研究工作,並採集組織樣本,以便日後進行分析。
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哺乳動物館長蔡億輝表示,初步評估顯示,鯨魚遺骸已高度腐爛,死亡原因還不清楚,館方正竭盡所能瞭解這隻鯨魚的情況。
蔡億輝補充,在新加坡水域發現鯨魚實屬罕見,是研究這種大型海洋哺乳動物的獨特機會。
研究團隊目前已確定鯨魚遺骸是一條鬚鯨(rorqual whale),估計有6公噸重。有關解剖過程和其他研究發現的詳情會適時公布。
聯合早報等媒體報導,博物館2015年開館時,一具約9公噸重的抹香鯨(sperm whale)遺骸漂至裕廊島岸外,這隻抹香鯨的完整骨架,在博物館的哺乳動物區展出,目前仍是吸引訪客的珍貴館藏。
李光前歷史博物館館長楊聰仁表示,在博物館成立10週年之際,又有一具鯨魚遺骸出現在新加坡水域,這也正是在館內展示抹香鯨骨架的10年之後出現,既觸動人心,也令人意外。(編輯:韋樞)11409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