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垃圾減量意識 蘇黎世車站成為舊物維修據點
(中央社記者郭芳君蘇黎世25日專電)蘇黎世中央車站寸土寸金的店面裡,「還很好用舊物維修站」以簡便流程與便捷地點,讓人重新體驗修理的價值,不但延長各式物品壽命,也促進鄰里互助,展現環保與人情。企劃創辦人貝爾表示,以維修代替購買是現代人必須被提醒的觀念。
蘇黎世中央車站人潮川流不息,每天約有42萬人次進出。「還很好用舊物維修站」試點營運的第1週,每天約有10件舊物送修,從衣物到小家電不等,數量雖不多,但至第3週,人次逐漸增加。現場民眾表示,很高興情感深厚的舊東西終於有人能修理。
企劃創辦人貝爾(Jonas Beer)受訪指出,如今購買往往比維修更快速便宜,尤其網購盛行。若要讓計畫成功,就必須迎合現代消費習慣,讓修理變得輕鬆可行。選址須在人潮集中、交通便捷之處,交件流程也要簡單,消費者才願意嘗試。
大型火車站因此成為最佳地點。蘇黎世市政府補助此案2萬瑞郎(約新台幣77萬3000元),涵蓋租金與人事費用,試行1個月,是計畫的重要支柱。
貝爾發現,「還很好用舊物維修站」不僅修舊物,也促進鄰里互助。前來送修的人多半年長,彼此的交流成為亮點。市政府藉簡單方式接觸市民,也展現對環保政策的用心。
他並透露,試點結束後將與瑞士國鐵合作推出APP,用戶可掃描舊物圖片,透過郵件或電話溝通,再將物品放入指定置物櫃。維修完成後即可取回。此作法結合現代溝通與成本節省,讓維修服務更具彈性。
現場維修人員各有所長,有裁縫師與電工等專業。記者到訪時,一名修理檯燈的師傅竟是退休外科醫生華茲(Walz)。他笑說:「動手修理東西一直是我的愛好。以前動手術刀,現在修東西,同樣能幫助人,意義非凡。」
一位年輕消費者則表示,現代過度消費造成垃圾堆積,希望老物新用能成為潮流,讓更多人意識到每筆消費背後的社會責任。(編輯:韋樞)11410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