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立陶宛文化界抗議延燒 學生用歌聲捍衛自由民主

2025/10/31 18:23(10/31 18:3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立陶宛音樂與戲劇學院學生30日發起「青年為文化發聲」活動,現場齊唱立陶宛知名樂團作品,以音樂象徵團結與和平,抗議政府對文化部長的任命。中央社記者游堯茹維爾紐斯攝 114年10月31日
立陶宛音樂與戲劇學院學生30日發起「青年為文化發聲」活動,現場齊唱立陶宛知名樂團作品,以音樂象徵團結與和平,抗議政府對文化部長的任命。中央社記者游堯茹維爾紐斯攝 114年10月31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游堯茹維爾紐斯31日專電)立陶宛政府先前將文化部交由備受爭議的「尼穆納斯的黎明」政黨接掌,文化界的不滿持續延燒。立陶宛音樂與戲劇學院學生昨日在政府大樓前發起歌唱抗議行動,以立陶宛經典歌曲表達對文化自由與民主價值的守護。

立陶宛文化界批評,「尼穆納斯的黎明」(Nemunas Dawn)領導人曾因反猶太言論遭憲法法庭認定違憲而辭職,該黨亦因涉嫌非法選舉資金與親俄立場而爭議不斷。

這場名為「青年為文化發聲」的活動30日晚間吸引數百名學生與文化工作者參與,現場齊唱立陶宛知名樂團作品,以音樂象徵團結與和平抗議,延續文化界過去數週針對政府部會分配的集體行動。

根據現任聯合政府的協議,文化部原本由社會民主黨(Lithuanian Social Democratic Party)負責,但「尼穆納斯的黎明」未能推舉能源部長人選,兩黨改以部會交換方式,讓「尼穆納斯的黎明」接手文化部。

23歲的藝術學校學生芭芭拉(Barbara)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她前來支持活動,是因為她擔憂「尼穆納斯的黎明」掌權將破壞立陶宛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價值。

這次以唱歌來表達抗議的溫和方式,也讓她聯想起1989年波羅的海3國人民手牽手拉起超過600公里的人鏈,抗議蘇聯政權的波羅的海之路(Baltic Way)活動。

儘管天候不佳,仍有數百名立陶宛民眾與文化工作者前來參加「青年為文化發聲」,其中多數為年輕學生,現場氣氛歡樂有活力。中央社記者游堯茹維爾紐斯攝 114年10月31日
儘管天候不佳,仍有數百名立陶宛民眾與文化工作者前來參加「青年為文化發聲」,其中多數為年輕學生,現場氣氛歡樂有活力。中央社記者游堯茹維爾紐斯攝 114年10月31日

24歲的克勞帝尤斯(Klaudijus)是一位演員,他認為文化部長的角色也象徵國家的文化水準,不應該由不適任的政黨人士代表與掌管,因此來到現場聲援。

「尼穆納斯的黎明」先前推派的文化部長阿多馬維丘斯(Ignotas Adomavicius)在9月底上任前,就因缺乏文化領域經驗引起文化界人士批評。他在10月初的一場媒體訪問上,拒絕正面回答被俄羅斯強行併吞的克里米亞地位問題,引發輿論抨擊,就任不到一週就宣布辭職。

儘管阿多馬維丘斯已經下台,文化界人士持續表達訴求,拒絕任何來自「尼穆納斯的黎明」人士負責文化部。他們並於22日宣布發起為期1個月的抗議行動「我們就是文化」(Mes esame kultūra),「青年為文化發聲」為系列活動之一。

主辦單位指出,壓軸活動將於11月21日在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屆時農業界代表將派出重型機具參與,並與立陶宛爵士樂和現代音樂團體合作演出。

社會民主黨已於月初宣布願重新接手文化部責任,立陶宛總理魯吉尼涅(Inga Ruginiene)也表示,她將親自尋找新任文化部長,但尚未提出具體人選。文化部長目前由教育、科學與體育部長波波維涅(Raminta Popoviene)暫代職務。(編輯:唐聲揚)1141031

立陶宛音樂與戲劇學院學生現場表演耳熟能詳的歌曲,並邀請參與民眾合唱,活動像是一場小型音樂會。中央社記者游堯茹維爾紐斯攝 114年10月31日
立陶宛音樂與戲劇學院學生現場表演耳熟能詳的歌曲,並邀請參與民眾合唱,活動像是一場小型音樂會。中央社記者游堯茹維爾紐斯攝 114年10月31日
立陶宛文化界為抗議活動設計主視覺,描繪「文化」被扔下山的警告標示,許多支持民眾將有警告標示的貼紙穿戴在身上表示支持。中央社記者游堯茹維爾紐斯攝 114年10月31日
立陶宛文化界為抗議活動設計主視覺,描繪「文化」被扔下山的警告標示,許多支持民眾將有警告標示的貼紙穿戴在身上表示支持。中央社記者游堯茹維爾紐斯攝 114年10月31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