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共諜案持續延燒 英國國會邀對中情報專家作證

2025/10/31 20:04(10/31 20: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英國國會共諜疑雲風波未息,國會「國家安全戰略聯席委員會」下週將舉行聽證會,檢視中國對英國安全的挑戰,預定出席應詢作證的包括重量級英國對中情報專家。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攝 114年10月31日
英國國會共諜疑雲風波未息,國會「國家安全戰略聯席委員會」下週將舉行聽證會,檢視中國對英國安全的挑戰,預定出席應詢作證的包括重量級英國對中情報專家。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攝 114年10月31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31日專電)英國國會共諜疑雲風波未息,國會「國家安全戰略聯席委員會」下週將舉行聽證會,檢視英中關係及中國對英國安全的挑戰,預定出席應詢作證的包括英國外交、情報圈重量級對中事務專家。

國家安全戰略聯席委員會預告,應邀發表口頭證詞並回應提問的將包括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英國對外情報機關「軍情六處」(MI6)前行動與情報總監殷克斯特(Nigel Inkster)、領導黎智英國際律師團隊的大律師蓋拉格(Caoilfhionn Gallagher)。

此外還有去年請辭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的前英國最高法院法官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以及英國反恐暨反制國家級威脅立法獨立監察人賀爾(Jonathan Hall)大律師。

受英國外交部經費支持、旨在促進英中交流與「對話」的「英中協會」(GBCC),其董事長、通曉中文的媒體人希爾頓(Isabel Hilton)也獲邀應詢和發表證詞。

委員會將檢視英國政府如何在尋求與中國對話、以及強化應對中國所構成安全挑戰之間,試圖取得平衡。英國政府對中政策、該政策與英國政府外交整體目標之間的關係、與其他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對中政策的比較,以及英國法規是否能有效應對來自中國的間諜和干預活動、跨境鎮壓、智慧財產盜竊等威脅,預計也將是討論重點。

現任英國工黨政府去年7月上台後,對北京頻釋出願「穩定關係」、「重啟對話」的訊號,包括上台10個月內即有國家安全顧問和4名大臣級官員訪中、中方官員訪英次數和位階有上升趨勢,且與前保守黨政府後期相較,更強調英中關係的潛在經濟利益及相關安全風險的「可控性」。

此外,儘管選前一再標榜,將一改保守黨政府對中國缺乏整體戰略且過度熱衷於「政治表演」,工黨上台執政後,選前曾高調宣傳的對中關係全面盤點(China audit)不僅執行過程遭批評缺乏透明度,盤點結果最終也僅「低調」以國家安全戰略(NSS)中的寥寥幾段對外發布,其他內容則被歸類為「機密」。

有超過20年中國、台灣事務經驗的前英國外交官彭朝思(Charles Parton)近日在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發表評論提到,已有2名主責業務與中國有關的英國高階官員證實,現任工黨政府的對中政策是「盡可能少說」,但這樣的靜默可謂「震耳欲聾」、令人無法不注意到。

彭朝思另指出,按英國官方定義和慣例,能接觸到「機密」資料的政務官和公務員極少,甚至是業務與中國有關的高階官員都未必能閱覽。彭朝思問,若連他們都無法閱覽,政府該如何確保跨部會在經濟、安全利益及其他目標之間達成連貫一致的政策。

不過,英中關係近幾週因為雙方遲未能批准對方的使館建案、國會共諜案在英國政壇和媒體引發軒然大波,以及中方被質疑從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英格蘭曼徹斯特(Manchester)廠偷偷移轉技術機密,再度出現緊張跡象。

其中,英國檢方今年9月突然撤銷對前國會議員幕僚凱希(Chris Cash)和教師貝瑞(Chris Berry)的起訴;英國政府遭質疑不願明確定調中國對英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是案件無法進入審判程序主因之一,而檢方則遭批評法條解讀和證據力判斷錯誤,當初應讓案件按既定時程進入審判,交由法院裁定。

凱希和貝瑞於2024年4月遭起訴,他們被控向北京提供有損英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資訊、為中方從事間諜活動。案件在即將進入審判之際突告「破局」,國會「國家安全戰略聯席委員會」已於10月中旬啟動調查,檢察總長巴金生(Stephen Parkinson)、副國家安全顧問柯林斯(Matthew Collins)等關鍵人物皆出席應詢作證。

儘管英國政府曾遭質疑刻意讓共諜案「辦不下去」、以免進一步損傷英中關係,案件「破局」引發的國會質詢和調查反而促使官方不得不正面回應輿論壓力,而英國對中政策也可望獲各界更詳細、全面檢視。(編輯: 陳承功)114103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5